法医学“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One Combination, Two Highlights, Three Combinations, Four in One”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Forensic Medicine
通讯作者: 贠克明,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法医毒物教学、科研和鉴定;E-mail:yunkeming5142@163.com
编委: 黄平
收稿日期: 2023-01-03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23-01-03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严江伟(1974—),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法医物证学研究和教学;E-mail:yanjw@sxmu.edu.cn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医学专业的创建和法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的热点问题。43年来,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团队坚持公安-院校联合办学,协同创新,形成了“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的法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5+3/X”一体化改革,在教学、科研、鉴定、专业、学科、团队、平台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和管理体系,为中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作出历史性贡献,为法医学一流专业和法医学一级学科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国家新型法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该培养模式的推广有利于法医学科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建设、区域社会发展及法医学事业建设输送更多优秀法医学人才。
关键词:
Talent is one of the basic and strategic supports for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ll aspects. Since the 1980s, the establishment of forensic medicine major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forensic medicine have become hot topics in higher education in forensic medicine. Over the past 43 years, the forensic medicine team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has adhered to the joint education of public security and colleges, and mad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orming a training mode of “One Combination, Two Highlights, Three Combinations, Four in One” for innovative talents in forensic medicine. It has carried out “5+3/X” integrated reform, and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talent training innovation mode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dentification, major, discipline, team, platform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It has made a historic contribution to China’s higher forensic education,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major and first-class discipline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rovided strong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new forensic talent training system.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is training mode is conducive to the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provides more excellent forensic talents for national building, reg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forensic science.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严江伟, 孙俊红, 王红星, 尉志文, 郭相杰, 李济, 高彩荣, 张更谦, 梁新华, 张蔷蔷, 王宏伟, 李思进, 王英元, 贠克明.
YAN Jiang-wei, SUN Jun-hong, WANG Hong-xing, WEI Zhi-wen, GUO Xiang-jie, LI Ji, GAO Cai-rong, ZHANG Geng-qian, LIANG Xin-hua, ZHANG Qiang-qiang, WANG Hong-wei, LI Si-jin, WANG Ying-yuan, YUN Ke-ming.
法医学是研究并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身损害、死亡、身份鉴识等相关问题,为刑事侦查提供线索,为法庭审判提供证据的医学学科,在法治国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共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是由原山西医学院和山西省公安厅联合办学、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一个且培养本科生最多的法医学专业,现为财政部和教育部特色专业及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43年的办学实践中,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团队坚持公安-院校联合办学,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安-院校联合,德能双修,教学、科研、检案相结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司法鉴定、文化传承四位一体”(即“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5+3/X”一体化改革方案,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实现了我国法医学专业创建和山西医科大学发展的“二十一个第一”,在2021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排名第二,2021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排名第五。法医学“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创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也为法治国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共安全培养了大批法医学人才。
1 法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新中国的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卫生部委托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开办第一届法医师资进修班,开启了新中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的历程。1966年至1976年,中国现代法医学的发展出现了停滞。1979年卫生部指定中国医科大学、中山医学院和四川医学院通过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考试开始招收法医学专业学生。1980年山西省公安厅与山西医学院联合办学筹建法医学专业,并于同年开始进行本科招生。1983年10月26日,教育部联合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山西太原晋祠召开了首次全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座谈会,即“晋祠会议”,推广山西医学院与省公安厅联合创建法医学专业的经验,讨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现有的主要问题,合签《关于加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的初步意见》的会议纪要。1983年12月,教育部批准山西医学院(现山西医科大学)建立法医学专业。1984年7月,卫生部和教育部确定在中山医学院、四川医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武汉医学院和西安医学院共六所医科大学开设法医学专业,建立法医学系,招收法医学专业本科生。1985年4月,“全国法医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原全国法医学专业教学教材工作协作组,秘书长单位为山西医学院)正式成立,下设法医学教材编审委员会,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进入新高潮。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33个法医学本科专业和50个研究生培养单位,法医学学科已成为一级学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覆盖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体系[1-2]。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司法鉴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特别是2005年10月1日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施行,司法鉴定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对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201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法医司法鉴定中心作为开设法医学本科专业的必备条件之一[5]。因此,探索我国新型高等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面对维护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需求,1980年山西医学院与山西省公安厅联合办学筹建法医学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198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第一个法医学本科专业,现为全国首批法医学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特色专业,在完成人才培养中心任务的同时,加强法医学科学研究,成立全国院校第一个司法鉴定中心,坚持教学、科研、检案相结合,历经43年,形成了“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的特色办学模式,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
2 法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联合”即面向国家公共安全重大战略需求,公安联合院校举办高等法医学专业。1980年山西省公安厅与山西医学院联合办学开始筹建法医学专业,并于同年开始进行本科招生,1983年教育部会同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山西太原召开全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座谈会,与会专家对山西医学院公安-院校联合举办高等法医学专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推广。1983年底教育部批准山西医学院成立法医学专业;1984年山西医学院成为第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王克峰任秘书长[6];同年教育部委托山西医学院举办了法医学高师班,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开设法医学课程培训师资力量。至此,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成为公安-院校联合举办的全国建立较早和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第一个法医学本科专业。
“两突出”即“德能双修”。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团队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德能兼修,不断深化人才培养理念,传承首任校长杨兆泰先生的“医师之十德”,秉承“德能高邃”的校训,按照学校在新时期提出的“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战略举措,不断深化以“德能兼修,知行合一”为内涵的HELP(Holistic health & humanity, Excellent competency objected education, Literary-based life-long learning, Practice supported passionate service)人才培养理念,拓宽“人文胜任力+技能胜任力”两条培养路径,丰富和完善由课程计划(Basic KAQ curriculum)、教学改革(Reform)、支撑条件(Guarantee)、教育评价(Evaluation)四座基石构成,帮助学生(I am a student)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Doctor)的BRIDGE育人桥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法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凝练成熟的经验做法,使其深度融入法医学专业教育教学过程,继续培养德能兼修、德能并进的法医学人才,探索构建法医学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三结合”是指“教学、科研和检案相结合”。第一,通过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与科研和检案的有机结合。通过加强教学研究管理,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顶层设计,以教学改革项目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专业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司法鉴定,实现教学与科研和检案的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第二,通过学生申报或参加国家级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毕业论文研究实现科研与教学和检案的有机结合。“十三五”以来,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团队共承担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重点项目) 37项,省级项目40项,课题总经费达4 254.3万元,研究生和本科生已成为科研主力军,同时承担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4项,坚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学生开展或参与科学研究,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和鉴定,实现了科研与教学和检案的有机结合,大幅度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第三,通过司法鉴定、实践教学、专业实习和案例报告实现了检案与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山西医科大学建立了全国高校和山西省第一家司法鉴定中心,是全国首批公民非正常死亡法医鉴定推荐机构和山西省第一家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CNAS)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实行本科生毕业论文制度,加强实践教学和专业实习,实现了检案与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司法鉴定的发展,也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案例和素材。
“四位一体”是指“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司法鉴定、文化传承四位一体”。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任务,同时加大科学研究和司法鉴定设施投入力度,加快科学研究和司法鉴定平台建设,联合山西省公安厅,通过法医学一流专业的创建,实现教学、科研和检案的结合,加强文化建设,形成了“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司法鉴定、文化传承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3 法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成效
3.1 法医学专业创建
坚持面向国家需求,公安联合院校创办法医学专业,开创了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先河,为中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于1980年开始联合招收本科生,1983年承办全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座谈会并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取得法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成立全国高校第一家司法鉴定中心,2003年取得法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联合举办庆祝“晋祠会议”25周年法医学学术交流会,2013年联合举办庆祝“晋祠会议”30周年法医学学术交流会,2019年联合举行首届全国高校法医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并建成全国教学竞赛和示范教学视频库,2023年将联合举办庆祝“晋祠会议”40周年法医学学术交流会。“晋祠会议”被公认为新中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发展的里程碑,首届全国高校法医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成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回归本科教育的新起点,山西太原(山西医科大学)被同行喻为新中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发展的“井冈山”和发源地。在每一次机遇与挑战中,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团队踔厉前行,不但为自身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的创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2001年7月,原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王镭司长为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成立题词“衷心祝贺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成立。在过去的年代里,山西医学院曾经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的创建作出过历史性的贡献,祝愿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今后继续开拓,不断奋进,再创新的辉煌。”)。
3.2 法医学人才培养
坚持“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5+3/X”一体化改革方案,为全国培养了最多的法医学本科毕业生。
面对国家需求,经过43年的探索与发展,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形成了“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的特色办学模式。团队设计了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了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精神病学5个教研室,建成了法医分子病理学实验室、法医DNA实验室、法医毒物学实验室、法医免疫组化实验室、法医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和法医尸体解剖室,建成本科生教学实验室5个、科研教学基地35个,承担着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任务,进行“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截至2022年底,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已为全国培养法医学本科毕业生2 579名、研究生毕业生361名,分布于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公、检、法、司系统,已成为当地法医技术骨干力量,多人荣立一、二、三等功,在2003年全国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库中占13.3%,山西医科大学成为全国培养本科毕业生最多的法医学专业院校。
为了进一步满足国家人才需求,深化现有教育模式,巩固法医学及科研教育培养水平,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开始试行建立“5+3/X”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2]。学院立足学校实际情况,着力完善一体化培养,提出新型培养方案,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加速资源建设,从各层面提出建立法医学“5+3/X”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策略。于2019年成立“宋慈班”,致力于建立法医学教学创新改革试点,进行法医学本-硕-博教育改革,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更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丰富法医学人才培养方式,为法医学一级学科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
3.3 法医学科学研究
坚持公安-院校联合科研,形成协同研究机制,提升了法医学科学研究水平。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坚持公安-高校联合,形成协同研究机制,围绕疑难复杂案件的法医学鉴定,重点开展法医毒物动力学、损伤和死亡机制、复杂亲缘关系鉴定,进行创新研究。1987年毛树章教授在国内介绍了“遗传指纹图”(DNA指纹图),为我国法医DNA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参考。自“十一五”以来,山西医科大学法医连续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17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发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篇Nature系列期刊论文(2004年),获得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006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个百万元以上国家级项目和非公检法直属院校第一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公共安全领域项目(2007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个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5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年)、全国法医毒物分析领域获批的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1年),首创法医毒物动力学新分支学科,出版《法医毒物动力学》专著,参与制定了16项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并应用于重大疑难案件的鉴定。在毒物入体时间判定、多指标联合推断损伤时间和法医疑难物证多标记解析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提升了法医学科学研究水平。
3.4 法医学司法鉴定
坚持“合法、独立、客观、公正”,创建全国一流司法鉴定中心。
山西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是依托于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本科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山西省重点学科、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01年7月9日成立的。在山西医科大学法医43年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山西司法鉴定的“领头雁”和“排头兵”,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坚持“合法、独立、客观、公正”,创建全国一流司法鉴定中心,成为全国高校系统首家和山西省第一家司法鉴定机构,全国首家氰化物Ⅱ相代谢物检测机构,全国培养法医本科生最多的机构,全国首家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鉴定机构,全省首家乙醇及其非氧化代谢产物检测机构,全省第一个CNAS认可机构,全省最早参加国家级能力验证机构,全省力量最强、面积最大和设备最好的机构等山西司法鉴定的“十个第一”的成绩,下一步,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将创建司法部重点实验室,打造全国一流司法鉴定中心。
3.5 法医学团队建设
坚持“引育结合,重在培养”,打造全国一流法医学团队。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拥有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和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团队现有4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任职中国法医学会专业委员会、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毒物与毒品检验委员会、中国遗传学会法医遗传专业委员会、中国遗传学会基因组专业委员会、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或委员18人,中华医学会法医学分会和中国法医学会的常务理事或理事2人,中国法医学会专家委员会副组长1人,《法医学杂志》、《中国法医学杂志》、《证据科学》、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等杂志副主编或编委7人,全国高等学校法医学专业第五轮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或编委16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131’领军人才工程”和“三晋英才”等人才计划入选者19人,山西省教学名师2人,荣登2020年法学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基于中文学术成果的评价(2020版)》) 3人。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团队共有研究生导师60人。
3.6 法医学学科建设
坚持“五个一流”,瞄准“六大成果”,创建全国一流学科。
法医学专业曾支撑了山西医科大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建设,是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学科中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联合创建了山西省第一个特种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17年),即将申报法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23年)。山西医科大学特种医学现为山西省重点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第一、2021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二,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在2021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中排名第二(排位6%),在2021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中排名第五(排位10%)。特种医学和法医学已具备了冲击“双一流”或A类学科的实力和潜力。
2022年9月13日教育部公布新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将法医学调整为一级学科,为法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山西医科大学制定了“五个一流”的“十四五”法医学学科发展目标,即“全国一流法医学专业”“全国一流法医学学科”“全国一流法医学鉴定”“全国一流法医学平台”和“全国一流法医学团队”,我们将锁定目标,踔厉前行,笃行不怠,努力实现“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大人才、大团队、大文章”的“六大成果”新的突破,创建全国一流法医学学科。
3.7 法医学平台建设
坚持联合共建模式,形成协同共享机制,打造全国一流法医学平台。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始终坚持联合共建模式,联合公安部鉴定中心、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山西省公安厅、太原市公安局、山西公大智检科技有限公司等35个法医学科研和教学基地,整合国家和省内最具优势的法医学专业教育资源,建成了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合作进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司法鉴定,形成协同共享机制,实现了产学研用的最佳结合。依托山西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司法鉴定中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实验室,联合建设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本科教学示范实验室、山西省医学科学院法医学重点实验室,建成法医毒物检测、法医分子病理检测、法医基因组学检测、法医代谢组学检测等科研鉴定平台和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临床学、法医毒物学、法医精神等教学平台,拥有法医基因组学系统、蛋白质纯化系统、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离子色谱仪等先进设备,总价值达5 000余万元,建成全国院校一流的法医学教学、科研和鉴定平台,不但可完成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的任务,而且可实现产学研用的最佳结合,发挥平台最佳效益。
3.8 法医文化建设
坚持文化传承,秉承山医精神,继承山医法医基因,发扬山医法医传统,团结拼搏,建设全国一流法医文化。
在山西医科大学几代法医人的努力下,法医学团队文化建设效果明显。我们将“热爱、理想、奉献、坚持、和谐、文化、传承、支持、发展、机遇、人才、学习、格局、感恩、担当、快乐”16个文化元素融入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发展中,传承和形成了与学校“医理博精,德能高邃”校训、“献身、务实、团结、进取”校风及“求实精进、坚韧弘毅”山医精神一脉相承的具有山西医科大学特色的“山西医科大学法医文化”,具体包括:(1)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基因——溶在骨子里的对山西医科大学法医的热爱;(2)团结创新,坚韧拼搏,具有蚯蚓和蜜蜂精神的山西医科大学法医传统;(3)“精彩人生路,辉煌法医人”的山西医科大学法医人的自信;(4)永远向上、永不言败、永不放弃、永无止境的谋事创业氛围和精气神。2021年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获得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个和山西省教育系统第二个“全国工人先锋号”,我们将传承和发扬“山医法医文化”特色,促进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实现“五个一流”,取得“六大成果”新的突破。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在43年发展中进行“一结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或山西医科大学发展历史上的“二十一个第一”,我们将锚定“五个一流”的“十四五”发展目标,踔厉前行,笃行不怠,努力实现“六大成果”新的突破,创建全国一流法医学专业和学科,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4 法医培养模式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将法医学调整为一级学科,为法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坚持“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5+3/X”一体化改革方案,建立法医学八年一贯制培养体系,增设法医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试行法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设法医鉴定能力必需的胜任能力和准入认证培训,为全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综合性法医创新人才,为国家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人才保障[3]。
参考文献
我国高等法医学教育的特色
[J].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forensic medicine education in China
[J].
我国法医学人才培养发展战略研究
[J].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alent cultivation for forensic medicine in China
[J].
法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J].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orensic medicine education
[J].
特别军事法庭上的鉴定人──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克峰教授
[J].
The appraiser of the special court martial -- Visiting professor Wang Kefeng of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
[J].
关于法医学司法鉴定中的医学伦理学问题初探
[J].
A preliminary study on medical ethics in forensic expertise
[J].
山西省法医职业紧张状况调查
[J].
Investigation on occupational stress of forensic medicine in Shanxi Province
[J].
试述我国法医鉴定机构的现状与发展
[J].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stitute of medico-legal expertise
[J].
发挥联合办学优势,加强法医学专业教学基地建设
[J].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joint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base of forensic medicine
[J].
试论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J].
How to cultivate and stimulate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J].
浅谈法医学教学改革
[J].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reform of forensic medicine teaching
[J].
要重视和加强法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J].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of forensic students
[J].
法医病理学系列化形象教学的探索
[J].
Exploration of serial image teaching in forensic pathology
[J].
法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
[J].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forensic medicine
[J].
法医毒物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J].
Practicing of forensic toxicology opening experimentation and exploring of the teaching model
[J].
对太原市高校学生毒品相关知识了解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J].
Survey on the knowledge of drug abuse in the students in Taiyuan city
[J].
高素质应用型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J].
Exploration on training mode of high quality applied forensic medicine talents
[J].
病理解剖在医学教育和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J].
The status and role of pathological anatomy in medical education and medicine
[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
[J].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forensic pathology
[J].
山西医学院法医专业85~88四届毕业生综合调查
[J].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he graduates from 85th-88th of forensic medicine major of Shanxi Medical College
[J].
法医学“5+3/X”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J].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5+3/X integrated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forensic medicine
[J].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