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图片丢失啦 损伤时间推断

    官大威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过去、现在与未来
    官大威,赵锐,王林林
    法医学杂志    2019, 35 (2): 131-135.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01
    摘要274)      PDF(pc) (2796KB)(86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小鼠脑挫伤后CB2R的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陈京伟,王鹏飞,张孟周,等
    法医学杂志    2019, 35 (2): 136-142.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02
    摘要235)      PDF(pc) (5676KB)(638)    收藏
    目的 检测小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点大麻素2型受体(cannabinoid type 2 receptor,CB2R)的表达情况,并探索其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通过PCI3000精密颅脑损伤撞击器建立小鼠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损伤时间点损伤区周围CB2R的表达变化。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脑皮质中仅少量细胞呈CB2R阳性表达,脑挫伤后CB2R阳性细胞率逐渐升高,于伤后12 h和伤后7 d两次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伤后28 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一致。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脑挫伤后CB2R阳性神经元、CB2R阳性单核细胞、CB2R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与总细胞数的比值变化均呈单峰模式,分别于伤后12 h、1 d、7 d达到高峰。 结论 小鼠脑挫伤后CB2R在神经元、单核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调节这些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脑挫伤后CB2R的动态表达存在时间规律性,有望成为法医学脑挫伤损伤时间推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AChE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的时序性表达及分布
    赵建新,金馨,黄俊杰,等
    法医学杂志    2019, 35 (2): 143-148.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03
    摘要193)      PDF(pc) (2441KB)(643)    收藏
    目的 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的时序性表达及分布特征,探讨其在创口愈合中的作用及其作为创口形成时间推断参考指标的可行性。 方法 45只C57BL/KsJ小鼠被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8个切创组。切创组建立皮肤切创模型,分别于伤后6 h、12 h、1 d、3 d、5 d、7 d、10 d、14 d提取皮肤创口样本;对照组提取未切创的皮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皮肤样本中AChE的表达与分布。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伤后6~12 h,AChE主要表达于浸润的多形核白细胞;伤后1~3 d,大量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呈现AChE阳性染色;伤后5~14 d,AChE阳性细胞以成纤维样细胞为主。AChE的阳性细胞率于伤后6 h开始增多,伤后1 d达到峰值。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ChE阳性的单个核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各切创组AChE表达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于伤后1 d达到峰值,此后下降,于伤后7 d达到第2个峰值。 结论 皮肤创口愈合期间AChE时序性表达于多形核白细胞、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提示其可能参与创口愈合的炎症反应和纤维性修复的调节。联合使用多种方法检测AChE的表达,可以为创口形成时间的推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糖尿病损伤愈合期间中性粒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黄俊杰,姚艺,夏崇建,等
    法医学杂志    2019, 35 (2): 149-153.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04
    摘要223)      PDF(pc) (6324KB)(779)    收藏
    目的 观察糖尿病损伤愈合期间中性粒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时序性变化,初步探讨其对糖尿病损伤形成时间推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糖尿病组DB小鼠及其相同周龄的正常对照组小鼠,建立损伤愈合模型,提取伤后不同时间点的损伤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创口愈合期间中性粒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的数量。 结果 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创口浸润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分别于伤后12 h和5 d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创口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在伤后6 h~1 d显著减少,伤后5~14 d显著增多。伤后5~10 d,糖尿病组创口每个高倍视野的中性粒细胞平均数量大于30,而对照组创口的中性粒细胞平均数量小于20。肌成纤维细胞出现于伤后3~14 d的对照组创口及伤后5~14 d的糖尿病组创口。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创口的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在伤后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正常小鼠的损伤愈合相比,糖尿病小鼠的损伤愈合期间中性粒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呈现不同的时序性变化。本研究数据可为严重糖尿病患者的损伤形成时间推断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大鼠骨骼肌挫伤后TGF-β1及EⅢA-FN的表达与损伤时间推断
    刘冉,葛鲁邹,张海东,等
    法医学杂志    2019, 35 (2): 154-159.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05
    摘要201)      PDF(pc) (7675KB)(620)    收藏
    目的 研究大鼠骨骼肌生前损伤、生前损伤死后以及死后损伤不同时间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及纤连蛋白EⅢA片段(EⅢA-fibronectin,EⅢA-F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损伤时间推断上的应用价值。 方法 建立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生前挫伤组(40只)、生前挫伤死后表达组(110只)和死后挫伤组(25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生前挫伤组大鼠骨骼肌中TGF-β1及EⅢA-FN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TGF-β1及EⅢA-FN mRNA的表达变化。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生前挫伤后12 h~14 d,损伤区内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单个核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强表达TGF-β1;伤后3~7 d,EⅢA-FN主要分布于细胞外基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生前挫伤组TGF-β1和EⅢA-FN mRNA的表达分别于伤后3 d和5 d达到峰值;生前挫伤死后表达组大鼠TGF-β1和EⅢA-FN mRNA的表达分别于死后6 h和12 h达到峰值;死后挫伤组中死后0.5~12 h致伤的大鼠TGF-β1和EⅢA-FN 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生前挫伤组。 结论 TGF-β1及EⅢA-FN有望成为骨骼肌损伤时间推断的参考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联合多个修复相关基因的mRNA用于大鼠骨骼肌损伤时间推断
    鲁翰霖,党丽虹,李娜,等
    法医学杂志    2019, 35 (2): 160-165.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06
    摘要187)      PDF(pc) (6891KB)(579)    收藏
    目的 探讨DNA聚合酶δ相互作用蛋白3(polymerase delta-interacting protein 3,POLDIP3)、类染色体浓缩调节样蛋白(regulator of chromosome condensation 1 like,RCC1L)、高脯氨酸蛋白5(proline-rich 5,PRR5)、核糖核酸输出蛋白1(ribonucleic acid export 1,RAE1) 4种修复相关基因的mRNA联合应用于早、中期损伤时间推断的方法。 方法 制备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于损伤后4、8、12、16、20、24、28、32、36、40、44和48 h取挫伤区肌肉组织,观察大鼠骨骼肌挫伤后修复过程中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利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Poldip3、Rcc1l、Prr5、Rae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利用4种基因在损伤后各时间点的表达模式对损伤过程进行分段,再通过Fisher判别法对上述分段结果进行准确性验证。 结果 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骨骼肌挫伤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修复,联合4种基因的表达趋势可将48 h内的损伤时间分为4~12 h、16~28 h、32~48 h 3个时间段,Fisher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此3个时间段分类的准确率分别为83.3%、75.0%、73.3%。 结论 根据各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分组判别的准确度较高,联合多种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较单一指标进行损伤时间推断更为准确,结合Fisher判别分析可应用于早、中期损伤时间推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应用中性粒细胞迁移距离推断损伤时间
    刘起清,郭红民,王磊,等
    法医学杂志    2019, 35 (2): 166-170.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07
    摘要229)      PDF(pc) (4800KB)(643)    收藏
    目的 探索中性粒细胞迁移距离在大鼠骨骼肌损伤时间推断中的应用,为后续损伤时间推断研究提供方法学依据。 方法 建立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设置对照组和损伤后2、4、6 h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损伤后中性粒细胞参与炎症的反应规律,运用TissueFAXS PLUS软件检测中性粒细胞的迁移距离,并探讨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结果 骨骼肌损伤后2~6 h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伤后2 h中性粒细胞阳性率为(28.75±0.94)%,伤后4 h达到峰值[(45.50±3.63)%],伤后6 h下降为(31.92±1.56)%。中性粒细胞迁移距离随炎症进展逐渐增大,伤后2、4、6 h分别为(124.80±12.32) μm、(229.03±21.45) μm、(335.04±16.75) μm。 结论 骨骼肌损伤后2~6 h,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及迁移距离与损伤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有望用于骨骼肌早期损伤时间推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静脉血栓形成时间推断的法医学研究进展
    王林林,张富源,梁雪莹,等
    法医学杂志    2019, 35 (2): 171-177,180.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08
    摘要329)      PDF(pc) (7797KB)(871)    收藏
    静脉血栓脱落导致的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法医学实践中常见的猝死原因之一。对于一些机体受创伤后因PTE死亡,或是以非血栓相关疾病收治入院期间因PTE死亡的案例,需要法医病理学工作者分析创伤或医疗行为与静脉血栓发生之间的时间顺序,进而分析其因果关系。本文总结了法医学领域有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推断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以期为PTE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并为后续的研究指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损伤时间推断1例
    张富源,王林林,王昌亮,等
    法医学杂志    2019, 35 (2): 178-180.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09
    摘要167)      PDF(pc) (7693KB)(63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