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图片丢失啦 命案攻坚法医学应用技术专题

    马开军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命案攻坚中法医学技术的应用
    马开军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3): 303-307.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1.410701
    摘要589)   HTML131)    PDF(pc) (707KB)(1017)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基于宏观比对面部表观生物特征的个体识别
    霍德民, 莫微伟, 赵飞鸣, 周子皓, 杜猛, 郑吉龙, 马开军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3): 308-313.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0.200909
    摘要397)   HTML39)    PDF(pc) (667KB)(969)    收藏

    个体识别是法庭科学实践的研究热点之一,通常依据具有个体唯一性的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DNA等)比对结果进行判别。随着视频图像侦查相关案件数量的剧增,基于宏观比对面部表观生物特征进行个体识别的技术需求日益增长。目前,由于计算机3D建模及3D叠加比对技术的引入,基于宏观比对面部表观生物特征的个体识别方法取得了可观进展。本文综述了基于宏观比对面部表观生物特征进行个体识别的不同方法,对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议与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高坠命案现场尸体水平移行距离的影响因素
    杜宇, 刘亚楠, 陈绍璞, 郑丽娜, 王志浩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3): 314-318.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1.410614
    摘要896)   HTML124)    PDF(pc) (625KB)(1260)    收藏

    目的 探讨高坠现场尸体水平移行距离的影响因素以及据此推断坠落方式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614例高坠死亡和15例高空抛尸案件,观察尸体水平移行距离与坠落高度以及死者性别、年龄、死亡方式(自杀、意外、抛尸)的关系。 结果 高坠水平移行距离随坠落高度增加而增加,各高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平移行距离随死者年龄增加而减小,在各高度组中,60岁以上与其他年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死者水平移行距离(1.99±0.27)m大于女性(1.88±0.19)m,在部分高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台坠落比窗户坠落具有更大的水平移行距离;除>20~30 m组,其余各高度组内自杀高坠与意外高坠水平移行距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高坠水平移行距离受坠落高度,受害者性别、年龄以及坠落起点的空间特征等因素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3种尸骨年龄推断方法的比较
    张东川, 费耿, 陈婷婷, 许路易, 余德伦, 张天叶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3): 319-323.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1.410703
    摘要1220)   HTML66)    PDF(pc) (652KB)(1010)    收藏

    目的 寻找适合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年龄推断方法。 方法 收集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法医室2000—2020年鉴定的91例未知名尸体的肋软骨、胸骨和耻骨联合3种检材,分别采用肋软骨推断法、胸骨推断法、耻骨联合推断法推断年龄,并将推断结果与尸体实际生理年龄进行一致性检验。比较不同检材推断年龄的准确性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结果 使用肋软骨法,40岁以下的男性、女性、整体人群的推断误差分别为(0.608±2.298)、(0.429±1.867)、(0.493±2.040)岁,40岁以上的为(-1.707±3.770)、(-3.286±4.078)、(-2.625±4.029)岁,3组人群在2个年龄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胸骨法,40岁以下的男性、女性的推断误差分别为(0.921±3.019)、(0.452±1.451)岁,40岁以上的为(-5.903±5.088)、(-1.429±2.227)岁,3组人群在2个年龄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耻骨联合法,40岁以下的男性、女性的推断误差分别为(-0.204±1.876)、(0.238±2.477)岁,40岁以上的则为(1.500±2.156)、(-2.643±4.270)岁,3组人群在2个年龄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40岁以上的样本,使用胸骨法和耻骨联合法推断年龄,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种年龄推断方法均稳定且有效,对40岁以下人群更准确。对于40岁以上样本的年龄推断,男性首选耻骨联合,女性首选胸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注射他杀法医学检验6例
    杨宇雷, 张东川, 马开军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3): 324-327.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1.410702
    摘要1075)   HTML227)    PDF(pc) (1045KB)(1536)    收藏

    目的 回顾性分析注射后死亡的他杀案件,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侦破的6例注射后死亡的他杀案件,整理分析案件情况、现场勘验、尸体检验等材料。 结果 6例案件均为有预谋的犯罪,5例案件的嫌疑人在私密的空间作案,5例采用诱骗方式接近受害者。6例案件现场无明显异常。6例案件的受害者体表损伤轻微或者无,尸斑颜色异常,针眼样损伤与常规医疗措施的表现不同。 结论 注射后死亡案件为一种高度隐蔽性犯罪案件,极易被忽略。对尸体检验发现的疑似注射针眼样损伤,应认真检验、鉴别、分析,警惕有无注射毒(药)物的情形,做好证据固定、检材提取等工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致伤动机分析及其在嫌疑人刻画中的应用
    赵杰, 李阳, 陈志刚, 李建军, 步建衡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3): 328-330.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1.410610
    摘要358)   HTML42)    PDF(pc) (1425KB)(800)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他杀缢死法医学检验2例
    陶乐居, 曹文鑫, 陈为龙, 李宏春, 宋建伟, 乔东访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3): 331-333.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1.410612
    摘要715)   HTML184)    PDF(pc) (580KB)(1063)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以行为分析为突破口的命案积案侦破1例
    何鹏翔, 于雷, 张慧, 杨宇雷, 李棨, 金晓剑, 罗文波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3): 334-336.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1.410608
    摘要371)   HTML63)    PDF(pc) (796KB)(759)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线粒体SNP分型用于杀人碎尸案1例
    郝思静, 吴丹, 施嘉骏, 陈荣华, 刘亚楠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3): 337-338.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1.410609
    摘要643)   HTML141)    PDF(pc) (575KB)(961)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弃婴案中混合斑DNA分型拆分1例
    余华光, 曹禹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3): 339-341.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1.510906
    摘要302)   HTML35)    PDF(pc) (695KB)(781)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水泥方砖上脱落细胞DNA检验侦破18年命案1例
    杨幸怡, 方博, 徐际超, 钟利伦, 张翼, 刘超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3): 341-342.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0.500801
    摘要401)   HTML58)    PDF(pc) (478KB)(807)    收藏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