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杂志 ›› 2021, Vol. 37 ›› Issue (5): 621-626.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0.400708
曹洁1(), 李文晋1, 王一飞1, 安国帅1, 卢晓军1,2, 杜秋香1, 李晋3(
), 孙俊红1(
)
Jie CAO1(), Wen-jin LI1, Yi-fei WANG1, Guo-shuai AN1, Xiao-jun LU1,2, Qiu-xiang DU1, Jin LI3(
), Jun-hong SUN1(
)
摘要: 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大鼠肠道菌群变化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之间的关系。 大鼠腹腔麻醉致死后置于16 ℃,提取死后0、1、2、3、5、7、9、12、15、18、21、24、27和30 d共14个时间点的盲肠内容物DNA,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大鼠盲肠内容物中的肠道菌群,对数据进行多样性及差异性分析。 死后30 d内大鼠肠道微生物菌群总数未发生明显变化,但菌群多样性呈上升趋势。在死后13个时间点共筛选出119个具有显著差异的细菌群落。构建全部时间点、9 d前、12 d后PMI推断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回归模型,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95、0.767和0.445;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57、1.96和5.37 d。 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死后30 d内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其组成和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且建立的PLS回归模型表明PMI与肠道菌群之间高度相关,呈一定时序性变化。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