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杂志 ›› 2016, Vol. 32 ›› Issue (3): 176-179.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6.03.004
刘 会1,2,3,郑 剑1,3,杨小萍3,朱广友3
LIU HUI1,2,3, ZHENG JIAN1,3, YANG XIAO-PING3, ZHU GUANG-YOU3
摘要: 目的 探索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long latency response,ALR)潜伏期、波幅与声刺激强度间的关系和特点,并探讨其在听阈评估中的意义。 方法 对46名听力正常人(92耳)进行ALR测试,予受试者从70、50、30、20至10 dB nHL 5个声刺激强度顺序诱发ALR波形,标记N1波、P2波,得出三个观察指标(N1波及P2波潜伏期、N1-P2波幅)的数值。分析观察三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及频率差异性。 结果 46名听力正常人(92耳)ALR波形的引出率均为100%。随着声刺激的降低,ALR的N1波、P2波潜伏期延长,N1-P2波幅降低。 结论 在适宜的条件下,ALR是一项稳定的检测技术。ALR的N1波、P2波潜伏期及N1-P2波幅与声刺激强度间的关系对ALR应用于听阈评估中有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