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效应模型在玻璃体液推断死亡时间中的应用
杨明真, 李辉军, 张天叶, 等
2018, 34(1):
13-17.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03
摘要
(
318 )
PDF(549KB)
(
1235
)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温度下家兔尸体玻璃体液内K+、Mg2+浓度随PMI的变化规律,探索应用混合效应模型推断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可行性。 方法 家兔处死后分别置于5 ℃、15 ℃、25 ℃和35 ℃温度下保存,在0~120 h内每12 h双眼交替微量提取玻璃体液80~100 μL。应用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玻璃体液中K+、Mg2+的浓度。应用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拟合,建立PMI推断方程。使用放置于10 ℃、20 ℃、30 ℃温度下均经过20、40、65 h的样本检测数据对PMI推断方程进行验证。 结果 各温度(y)下家兔玻璃体液中K+、Mg2+浓度[f(x,y)]随PMI(x)延长均呈上升趋势。在5 ℃~35 ℃,PMI及温度拟合的K+、Mg2+浓度方程分别为:f■(x,y)=3.413 0+0.309 2 x+0.337 6 y+0.010 83 xy-0.002 47 x2(P<0.000 1);f■(x,y)=0.745 6+0.006 432 x+0.033 8 y(P<0.000 1)。经验证,PMI为0~40 h时,K+、Mg2+浓度推断PMI的偏离时间均在10 h以内;PMI为40~65 h时,偏离时间在21 h以内。 结论 在5 ℃~35 ℃的环境温度区间内,利用混合效应模型拟合的方法可实现利用温度和玻璃体液物质浓度双参数推断PMI,将为解决玻璃体液化学物质在PMI推断中的实际应用提供新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