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2-28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综述
    研究简报
    医疗损害
    案例报道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FTIR光谱结合数据挖掘方法构建死亡时间推断数学模型
    王磊, 秦新潮, 林汉成, 等
    2018, 34(1): 1-6.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01
    摘要 ( 406 )   PDF(1184KB) ( 1721 )  
    目的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技术结合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死后大鼠脾组织FTIR光谱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推断大鼠死亡时间。 方法 大鼠脱臼处死,尸体置于20 ℃环境中,于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脾组织,采集FTIR检测数据,数据预处理后应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大鼠脾组织光谱吸收峰强随死亡时间延长发生变化,峰位没有改变;主成分分析结果示前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6%,各时间点光谱样本具有明显聚类趋势;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可将不同死亡时间光谱样本进行有效四分类(0~24 h、48~72 h、96~120 h和144~168 h);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构建的死亡时间推断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6,校正均方根误差和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9.90 h和11.39 h,预测集R2达到0.97,预测均方根误差为10.49 h。 结论 FTIR光谱技术结合数据挖掘方法可对大鼠脾组织进行有效定性和定量分析,可建立分类判别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死亡时间进行准确推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FoxO1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
    陈扬, 季心怡, 范琰琰, 等
    2018, 34(1): 7-12.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02
    摘要 ( 361 )   PDF(1817KB) ( 1207 )  
    目的 检测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FoxO1的表达及其时间规律性变化。 方法 建立小鼠皮肤切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切创后不同时间段皮肤中FoxO1的表达。 结果 HE染色显示皮肤创口正常愈合。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FoxO1弱表达于表皮、毛囊、皮脂腺、血管内皮及真皮中少数的成纤维细胞;伤后6~12 h创口周边区表皮及皮肤附件FoxO1表达增强,可见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单核细胞表达FoxO1;伤后1~3 d FoxO1以单核细胞阳性表达为主;伤后5~10 d FoxO1以新生血管内皮及成纤维细胞表达为主;伤后14 d仍有少量成纤维细胞表达FoxO1。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创伤各组创口皮肤的FoxO1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伤后12 h和伤后7 d为FoxO1的两个表达峰值。 结论 FoxO1在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呈现一定的时序性变化,有望成为推断创口形成时间的生物学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效应模型在玻璃体液推断死亡时间中的应用
    杨明真, 李辉军, 张天叶, 等
    2018, 34(1): 13-17.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03
    摘要 ( 318 )   PDF(549KB) ( 1235 )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温度下家兔尸体玻璃体液内K+、Mg2+浓度随PMI的变化规律,探索应用混合效应模型推断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可行性。 方法 家兔处死后分别置于5 ℃、15 ℃、25 ℃和35 ℃温度下保存,在0~120 h内每12 h双眼交替微量提取玻璃体液80~100 μL。应用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玻璃体液中K+、Mg2+的浓度。应用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拟合,建立PMI推断方程。使用放置于10 ℃、20 ℃、30 ℃温度下均经过20、40、65 h的样本检测数据对PMI推断方程进行验证。 结果 各温度(y)下家兔玻璃体液中K+、Mg2+浓度[f(x,y)]随PMI(x)延长均呈上升趋势。在5 ℃~35 ℃,PMI及温度拟合的K+、Mg2+浓度方程分别为:f■(x,y)=3.413 0+0.309 2 x+0.337 6 y+0.010 83 xy-0.002 47 x2(P<0.000 1);f■(x,y)=0.745 6+0.006 432 x+0.033 8 y(P<0.000 1)。经验证,PMI为0~40 h时,K+、Mg2+浓度推断PMI的偏离时间均在10 h以内;PMI为40~65 h时,偏离时间在21 h以内。 结论 在5 ℃~35 ℃的环境温度区间内,利用混合效应模型拟合的方法可实现利用温度和玻璃体液物质浓度双参数推断PMI,将为解决玻璃体液化学物质在PMI推断中的实际应用提供新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rf2蛋白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时序性表达及作用
    张小红, 刘季, 李娜,等
    2018, 34(1): 18-22.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04
    摘要 ( 317 )   PDF(2274KB) ( 1167 )  
    目的 通过检测骨骼肌损伤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作用。 方法 取雄性SD大鼠腓肠肌内注射心脏毒素,制作骨骼肌损伤模型,分别取正常对照组和损伤后1 h、4 h、8 h、12 h、16 h、1 d、3 d、5 d、7 d、9 d、13 d、17 d、21 d的损伤处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相对含量,Western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rf2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大鼠骨骼肌损伤后,损伤区依次出现以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损伤后5 d大量新生肌细胞生成,至21 d基本完成肌细胞修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骨骼肌损伤后:ROS相对含量仅第12 h降低(P<0.05);Nrf2蛋白16 h表达升高(P<0.05);Nrf2阳性核率在损伤后增多,16 h~1 d达到高峰,随后逐步减少,最后恢复至对照水平(P<0.05)。 结论 Nrf2蛋白参与了骨骼肌损伤修复的调控,Nrf2阳性核率随损伤时间呈时序性变化,可用于骨骼肌损伤时间的推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全脊柱X线摄影的四川汉族女性身高推断
    崔井会, 骆莹贞, 范飞,等
    2018, 34(1): 23-26.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05
    摘要 ( 318 )   PDF(919KB) ( 1129 )  
    目的 通过测量全脊柱X线正侧位片中全椎体相关高度,建立四川汉族女性身高推断的回归模型。 方法 收集200例四川汉族女性个体,准确测量其身高,应用大平板多功能数字化摄影系统采集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所有样本正侧位全椎体高度,计算正侧位全椎体高度平均值,对各指标与身高的相关性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推算身高的数学模型,并重新选取30例样本代入数学模型,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结果 全椎体高度与身高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性最高的是正侧位全椎体高的平均值,所建立的3个回归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利用侧位全椎体高建立的方程准确性最高。 结论 利用全椎体高度进行身高推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深度学习实现维吾尔族青少年左手腕关节骨龄自动化评估
    胡婷鸿, 火忠, 刘太昂,等
    2018, 34(1): 27-32.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06
    摘要 ( 344 )   PDF(3089KB) ( 1365 )  
    目的 将深度学习运用于维吾尔族青少年左手腕关节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图像识别中,实现骨龄评估的自动化,探索该方法在法医骨龄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集13.0~19.0岁维吾尔族男性青少年245例、女性青少年227例左手腕关节DR图像,将预处理后的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将AlexNet作为图像识别的回归模型。在上述总样本中分别选取男、女性60%左手腕关节DR图像样本作为网络训练集,10%的样本作为验证集,余30%作为测试集,获取与样本真实年龄误差范围分别在±1.0岁、±0.7岁以内的图像识别准确率。 结果 深度学习的内测结果:误差范围在±1.0岁及 ±0.7岁以内的网络训练集准确率,男性分别为81.4%和75.6%,女性分别为80.5%和74.8%。误差范围在±1.0岁及±0.7岁以内的测试集准确率,男性分别为79.5%和71.2%,女性分别为79.4%和66.2%。 结论 青少年左手腕关节骨龄研究与深度学习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较好的可行性,为躯体其余骨关节的骨龄自动化评估体系奠定研究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示指与接触物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比对
    刘耘汀, 孙大明, 施少培,等
    2018, 34(1): 33-36.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07
    摘要 ( 298 )   PDF(806KB) ( 1091 )  
    目的 探讨示指菌群和接触物(手机触摸屏、个人办公桌桌面)表面菌群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 采集10名志愿者的示指、手机触摸屏、个人办公桌桌面的菌群,通过宏基因组PCR扩增技术建立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ERIC)-PCR指纹图谱。 结果 7名志愿者的示指与手机触摸屏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对应吻合,且各志愿者个体之间ERIC-PCR指纹图谱互不相同;3名志愿者的示指菌群与个人办公桌桌面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对应吻合,其余7名志愿者的示指菌群与个人办公桌桌面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不完全吻合,但分别存在大小一致的条带。 结论 示指所携带的细菌菌群具有一定个体特异性,示指接触手机触摸屏、办公桌桌面后残留下来的菌群,可作为潜在的法医学鉴定的新型生物样本。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液和尿液中砷形态化合物的HPLC-ICP-MS分析
    林琳, 张素静, 徐渭聪,等
    2018, 34(1): 37-43.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08
    摘要 ( 344 )   PDF(753KB) ( 1316 )  
    目的 建立血液和尿液中6种砷形态化合物[AsC、AsB、As(Ⅲ)、DMA、MMA、As(Ⅴ)]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HPLC-ICP-MS)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案例。 方法 利用曲拉通破坏细胞,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二水合物络合细胞内砷形态化合物,超声水浴加乙腈沉淀蛋白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Hamilton PRP-X100阴离子分析柱,碳酸铵水溶液与超纯水作为流动相,对样品中砷形态化合物进行梯度洗脱后,采用ICP-MS分析样品中砷形态化合物。 结果 血液中砷形态化合物检测限为1.66~10 ng/mL,最低定量限为5~30 ng/mL,尿液中砷形态化合物检测限为0.5~10 ng/mL,最低定量限为5~30 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10%,且成功应用于3组案例。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血液和尿液中常见6种砷形态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涉砷中毒案件的司法鉴定及砷剂治疗患者血液和尿液中砷形态化合物的检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在轻度精神伤残评定中的应用
    刘露, 李豪喆, 陈琛,等
    2018, 34(1): 44-48.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09
    摘要 ( 395 )   PDF(648KB) ( 1392 )  
    目的 在《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指引下,探讨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在轻度精神伤残者等级评定中的适用性。 方法 纳入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且进行精神伤残评定的轻度精神伤残者(七至十级) 124例,正常对照组106例,应用ADL量表、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hysical self-maintenance scale,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进行评定,比较正常对照组与研究组各量表得分间的差异、伤残等级与量表得分之间的关系,并依据ROC曲线判定界限值。 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研究组的ADL量表、IADL量表、PSMS得分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伤残等级间的ADL量表、IADL量表、PSMS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DL量表、IADL量表、PSMS分值与伤残等级具有相关性。十级、九级、八级、七级伤残对应的ADL量表界限区间分别为14~17分、18~23分、24~29分、30~34分,量表判定伤残等级与鉴定人鉴定意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914,P<0.05)。 结论 ADL量表得分与轻度精神伤残等级具有相关性,ADL量表得分越高,致残程度越重。ADL量表可作为初步判断轻度精神伤残等级的参考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玻璃体液检测技术在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中的研究进展
    段伟成, 兰玲梅, 郭亚东,等
    2018, 34(1): 49-54.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10
    摘要 ( 438 )   PDF(923KB) ( 1034 )  
    死亡时间(PMI)的判定在法医学研究及检案工作中一直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玻璃体液因其独特的解剖学位置,被认为能较好地用于PMI推断,且引起了学者的兴趣,并对此展开了较多研究。目前,针对玻璃体液的检测技术在不断发展完善,并已被逐渐应用于法医学,同时利用玻璃体液进行PMI推断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对目前已报道的不同玻璃体液检测技术、仪器,如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毛细管离子分析技术、光谱法、色谱法、纳米传感技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等,以及近年基于此展开的PMI推断研究的相关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学者们提供研究方向,以期使得玻璃体液分析在PMI推断中更加精确、实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溺死地点推断的研究进展
    赵建, 徐伦武, 康晓东,等
    2018, 34(1): 55-59.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11
    摘要 ( 391 )   PDF(667KB) ( 1068 )  
    水中尸体是法医学实践中常见的类型之一。水中尸体的发现地往往不是其实际落水溺死的地点,而确定落水点对于寻找尸源至关重要。异物颗粒、硅藻、细菌等水中无机物颗粒和浮游生物等是应用于溺死诊断较有价值的标记物,通过比较组织器官与可疑溺液中的异物颗粒、浮游生物,根据其类型及分布情况的相似度可以推断溺死地点,且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对有关溺死地点推断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同行进行溺死地点推断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冠状动脉痉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及法医学应用
    阙春杏, 虞逸静, 陈晗,等
    2018, 34(1): 60-66.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12
    摘要 ( 348 )   PDF(765KB) ( 938 )  
    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局部冠状动脉对各类刺激的过收缩反应。目前缺乏对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脏性猝死的特异性诊断指标。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冠状动脉痉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介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平滑肌兴奋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痉挛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内源性一氧化氮、内皮素-1,与血管平滑肌兴奋性增高有关的MLC2磷酸化、Rho激酶及内质网应激的分子作用机制展开阐述,探讨相关分子在诊断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脏性猝死法医鉴定中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眼视功能损害对双眼视影响的研究进展
    檀思蕾, 陈捷敏, 王萌,等
    2018, 34(1): 67-72.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13
    摘要 ( 295 )   PDF(721KB) ( 1090 )  
    双眼视是指在大脑高级中枢把来自两眼的视觉信号进行分析,综合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知觉印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双眼相互影响使信号传出发生改变,称为双眼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主观及客观实验证实双眼相互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增强、平均与抑制三种形式,并且不同视觉状态下双眼相互作用的形式表现不同。日常生活中通常通过双眼相互作用对视觉信号进行加工,从而使双眼视与单眼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单眼视功能损害后可影响该差异的程度,从而影响双眼视。法医学鉴定工作者有必要对此深入研究,更全面地了解单眼视功能损害对视觉功能的实际影响程度。本文就单眼视功能损害对双眼视影响的机制、研究方法以及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ircRNA研究进展及其法医学应用展望
    涂春艳, 金恺迪, 邵诚臣,等
    2018, 34(1): 73-78.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14
    摘要 ( 416 )   PDF(834KB) ( 1018 )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通过首尾相连形成的非编码RNA,在组织细胞中表达丰富,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的特点,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最近的研究表明,circRNA在疾病及发生发展中具有调控功能,可能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以及帮助阐明疾病发病机制。本文对circRNA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研究方法以及作为分子生物学标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在法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简报
    湖南长沙汉族人群25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赵霖, 李晓明, 付永,等
    2018, 34(1): 79-81.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15
    摘要 ( 294 )   PDF(244KB) ( 10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疗损害
    精索扭转误诊医疗损害2例
    李秦, 佘晓欣
    2018, 34(1): 85-86.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17
    摘要 ( 279 )   PDF(329KB) ( 9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报道
    根据损伤形态推断致伤工具1例
    赵峰, 陈蓬波
    2018, 34(1): 87-88.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18
    摘要 ( 306 )   PDF(397KB) ( 10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防冻液中毒致死1例
    冯雪松, 叶星, 薛爱民,等
    2018, 34(1): 88-90.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19
    摘要 ( 313 )   PDF(1537KB) ( 11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部闭合性损伤致上腔静脉破裂延迟性死亡1例
    林威, 陈晓威, 邱明洁,等
    2018, 34(1): 91-92.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20
    摘要 ( 272 )   PDF(1304KB) ( 1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变异型刺创的损伤过程分析1例
    杨恒
    2018, 34(1): 93-94.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21
    摘要 ( 273 )   PDF(1018KB) ( 10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压气体致肠破裂死亡1例
    李娜, 郭建军, 梁正,等
    2018, 34(1): 95-96.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22
    摘要 ( 338 )   PDF(793KB) ( 10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摩托车交通事故致闭合性胸主动脉断裂1例
    杨根梦, 何亚超, 孙威,等
    2018, 34(1): 97-98.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23
    摘要 ( 241 )   PDF(426KB) ( 10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脊髓血管畸形破裂出血伤病关系分析1例
    王立广
    2018, 34(1): 98-99.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24
    摘要 ( 225 )   PDF(308KB) ( 8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部外伤致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破裂伤病关系1例
    宋孝飞, 陈敏, 张德雨
    2018, 34(1): 100-101.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25
    摘要 ( 238 )   PDF(336KB) ( 7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部闭合圆形线状瘢痕的损伤程度鉴定1例
    崔彦
    2018, 34(1): 102-102.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26
    摘要 ( 289 )   PDF(228KB) ( 10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伤性癫痫损伤程度鉴定1例
    穆彪, 卢延旭
    2018, 34(1): 103-104.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27
    摘要 ( 279 )   PDF(377KB) ( 10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儿外伤性硬脑膜下血肿损伤程度鉴定1例
    胡火梅
    2018, 34(1): 104-105.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28
    摘要 ( 276 )   PDF(335KB) ( 8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侧腹股沟疝损伤程度鉴定1例
    方俊杰, 刘晓虎
    2018, 34(1): 106-107.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29
    摘要 ( 320 )   PDF(483KB) ( 8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事故致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损伤程度鉴定1例
    孙宏杰, 张烨雯
    2018, 34(1): 107-108.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30
    摘要 ( 321 )   PDF(452KB) ( 9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12S391基因座检出四等位基因1例
    付颖, 黄琼, 张帅,等
    2018, 34(1): 109-110.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8.01.031
    摘要 ( 282 )   PDF(375KB) ( 9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