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3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4-28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
    论著
    技术与应用
    标准论坛
    经验交流
    教育与管理
    案例报道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
    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过去、现在与未来
    官大威,赵锐,王林林
    2019, 35(2): 131-135.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01
    摘要 ( 401 )   PDF(2796KB) ( 13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鼠脑挫伤后CB2R的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陈京伟,王鹏飞,张孟周,等
    2019, 35(2): 136-142.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02
    摘要 ( 280 )   PDF(5676KB) ( 1040 )  
    目的 检测小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点大麻素2型受体(cannabinoid type 2 receptor,CB2R)的表达情况,并探索其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通过PCI3000精密颅脑损伤撞击器建立小鼠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损伤时间点损伤区周围CB2R的表达变化。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脑皮质中仅少量细胞呈CB2R阳性表达,脑挫伤后CB2R阳性细胞率逐渐升高,于伤后12 h和伤后7 d两次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伤后28 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一致。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脑挫伤后CB2R阳性神经元、CB2R阳性单核细胞、CB2R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与总细胞数的比值变化均呈单峰模式,分别于伤后12 h、1 d、7 d达到高峰。 结论 小鼠脑挫伤后CB2R在神经元、单核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调节这些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脑挫伤后CB2R的动态表达存在时间规律性,有望成为法医学脑挫伤损伤时间推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ChE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的时序性表达及分布
    赵建新,金馨,黄俊杰,等
    2019, 35(2): 143-148.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03
    摘要 ( 259 )   PDF(2441KB) ( 933 )  
    目的 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的时序性表达及分布特征,探讨其在创口愈合中的作用及其作为创口形成时间推断参考指标的可行性。 方法 45只C57BL/KsJ小鼠被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8个切创组。切创组建立皮肤切创模型,分别于伤后6 h、12 h、1 d、3 d、5 d、7 d、10 d、14 d提取皮肤创口样本;对照组提取未切创的皮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皮肤样本中AChE的表达与分布。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伤后6~12 h,AChE主要表达于浸润的多形核白细胞;伤后1~3 d,大量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呈现AChE阳性染色;伤后5~14 d,AChE阳性细胞以成纤维样细胞为主。AChE的阳性细胞率于伤后6 h开始增多,伤后1 d达到峰值。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ChE阳性的单个核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各切创组AChE表达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于伤后1 d达到峰值,此后下降,于伤后7 d达到第2个峰值。 结论 皮肤创口愈合期间AChE时序性表达于多形核白细胞、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提示其可能参与创口愈合的炎症反应和纤维性修复的调节。联合使用多种方法检测AChE的表达,可以为创口形成时间的推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损伤愈合期间中性粒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黄俊杰,姚艺,夏崇建,等
    2019, 35(2): 149-153.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04
    摘要 ( 291 )   PDF(6324KB) ( 1126 )  
    目的 观察糖尿病损伤愈合期间中性粒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时序性变化,初步探讨其对糖尿病损伤形成时间推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糖尿病组DB小鼠及其相同周龄的正常对照组小鼠,建立损伤愈合模型,提取伤后不同时间点的损伤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创口愈合期间中性粒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的数量。 结果 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创口浸润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分别于伤后12 h和5 d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创口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在伤后6 h~1 d显著减少,伤后5~14 d显著增多。伤后5~10 d,糖尿病组创口每个高倍视野的中性粒细胞平均数量大于30,而对照组创口的中性粒细胞平均数量小于20。肌成纤维细胞出现于伤后3~14 d的对照组创口及伤后5~14 d的糖尿病组创口。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创口的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在伤后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正常小鼠的损伤愈合相比,糖尿病小鼠的损伤愈合期间中性粒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呈现不同的时序性变化。本研究数据可为严重糖尿病患者的损伤形成时间推断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骨骼肌挫伤后TGF-β1及EⅢA-FN的表达与损伤时间推断
    刘冉,葛鲁邹,张海东,等
    2019, 35(2): 154-159.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05
    摘要 ( 248 )   PDF(7675KB) ( 806 )  
    目的 研究大鼠骨骼肌生前损伤、生前损伤死后以及死后损伤不同时间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及纤连蛋白EⅢA片段(EⅢA-fibronectin,EⅢA-F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损伤时间推断上的应用价值。 方法 建立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生前挫伤组(40只)、生前挫伤死后表达组(110只)和死后挫伤组(25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生前挫伤组大鼠骨骼肌中TGF-β1及EⅢA-FN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TGF-β1及EⅢA-FN mRNA的表达变化。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生前挫伤后12 h~14 d,损伤区内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单个核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强表达TGF-β1;伤后3~7 d,EⅢA-FN主要分布于细胞外基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生前挫伤组TGF-β1和EⅢA-FN mRNA的表达分别于伤后3 d和5 d达到峰值;生前挫伤死后表达组大鼠TGF-β1和EⅢA-FN mRNA的表达分别于死后6 h和12 h达到峰值;死后挫伤组中死后0.5~12 h致伤的大鼠TGF-β1和EⅢA-FN 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生前挫伤组。 结论 TGF-β1及EⅢA-FN有望成为骨骼肌损伤时间推断的参考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合多个修复相关基因的mRNA用于大鼠骨骼肌损伤时间推断
    鲁翰霖,党丽虹,李娜,等
    2019, 35(2): 160-165.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06
    摘要 ( 244 )   PDF(6891KB) ( 760 )  
    目的 探讨DNA聚合酶δ相互作用蛋白3(polymerase delta-interacting protein 3,POLDIP3)、类染色体浓缩调节样蛋白(regulator of chromosome condensation 1 like,RCC1L)、高脯氨酸蛋白5(proline-rich 5,PRR5)、核糖核酸输出蛋白1(ribonucleic acid export 1,RAE1) 4种修复相关基因的mRNA联合应用于早、中期损伤时间推断的方法。 方法 制备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于损伤后4、8、12、16、20、24、28、32、36、40、44和48 h取挫伤区肌肉组织,观察大鼠骨骼肌挫伤后修复过程中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利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Poldip3、Rcc1l、Prr5、Rae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利用4种基因在损伤后各时间点的表达模式对损伤过程进行分段,再通过Fisher判别法对上述分段结果进行准确性验证。 结果 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骨骼肌挫伤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修复,联合4种基因的表达趋势可将48 h内的损伤时间分为4~12 h、16~28 h、32~48 h 3个时间段,Fisher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此3个时间段分类的准确率分别为83.3%、75.0%、73.3%。 结论 根据各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分组判别的准确度较高,联合多种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较单一指标进行损伤时间推断更为准确,结合Fisher判别分析可应用于早、中期损伤时间推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中性粒细胞迁移距离推断损伤时间
    刘起清,郭红民,王磊,等
    2019, 35(2): 166-170.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07
    摘要 ( 278 )   PDF(4800KB) ( 896 )  
    目的 探索中性粒细胞迁移距离在大鼠骨骼肌损伤时间推断中的应用,为后续损伤时间推断研究提供方法学依据。 方法 建立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设置对照组和损伤后2、4、6 h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损伤后中性粒细胞参与炎症的反应规律,运用TissueFAXS PLUS软件检测中性粒细胞的迁移距离,并探讨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结果 骨骼肌损伤后2~6 h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伤后2 h中性粒细胞阳性率为(28.75±0.94)%,伤后4 h达到峰值[(45.50±3.63)%],伤后6 h下降为(31.92±1.56)%。中性粒细胞迁移距离随炎症进展逐渐增大,伤后2、4、6 h分别为(124.80±12.32) μm、(229.03±21.45) μm、(335.04±16.75) μm。 结论 骨骼肌损伤后2~6 h,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及迁移距离与损伤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有望用于骨骼肌早期损伤时间推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静脉血栓形成时间推断的法医学研究进展
    王林林,张富源,梁雪莹,等
    2019, 35(2): 171-177,180.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08
    摘要 ( 422 )   PDF(7797KB) ( 1187 )  
    静脉血栓脱落导致的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法医学实践中常见的猝死原因之一。对于一些机体受创伤后因PTE死亡,或是以非血栓相关疾病收治入院期间因PTE死亡的案例,需要法医病理学工作者分析创伤或医疗行为与静脉血栓发生之间的时间顺序,进而分析其因果关系。本文总结了法医学领域有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推断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以期为PTE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并为后续的研究指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损伤时间推断1例
    张富源,王林林,王昌亮,等
    2019, 35(2): 178-180.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09
    摘要 ( 216 )   PDF(7693KB) ( 8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洛阳地区9种嗜尸性丽蝇28S rRNA和COⅠ基因序列分析
    赵琳琳,翟仙敦,郑哲,等
    2019, 35(2): 181-186.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10
    摘要 ( 313 )   PDF(1072KB) ( 944 )  
    目的 评价9种嗜尸性丽蝇的细胞核28S核糖体核糖核酸(ribosomalribonucleic acid,rRNA)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序列在常见嗜尸性丽蝇种属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为推断死亡时间提供技术支持。 方法 收集洛阳地区常见嗜尸性丽蝇标本23只,经形态学鉴定后,提取腿部DNA,扩增并测序细胞核28S rRNA和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通过BLAST搜索进行序列比对,并分析所得序列的碱基组成,建立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 形态学鉴定23只嗜尸性丽蝇归属于5属9种。获得28S rRNA中715 bp和COⅠ基因中637 bp的序列,在线BLAST比对结果显示相似度达99%以上,系统发育树显示9种蝇类可以较好聚类,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28S rRNA基因序列的种内差异为0,种间差异为0.001~0.033;COⅠ基因序列的种内差异为0~0.008,种间差异为0.006~0.101。 结论 联合28S rRNA和COⅠ靶基因序列片段可以有效区分本研究中的9种嗜尸性丽蝇,但对于近缘种的判定需要更多遗传标记的开发和联合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对不同土壤细菌群落的差异性分析
    宋国庆,李辉,马克,等
    2019, 35(2): 187-193.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11
    摘要 ( 399 )   PDF(2844KB) ( 1027 )  
    目的 研究不同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差异,探索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在不同土壤鉴定中的有效性。 方法 采集上海市7个地区的土壤样本,提取土壤细菌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6S rRNA基因序列高变区片段进行测序,测序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量化或可视化后,比较分析草地、树林和沙滩3类土壤样本间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的差异。 结果 草地、树林和沙滩土壤样本细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类土壤细菌群落的物种相对丰度和多样性差异明显,草地土壤中酸杆菌门相对丰度较高,树林土壤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较高,沙滩土壤中放线菌门相对丰度较高。但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和工业区草地土壤细菌群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类别土壤,该方法有望为刑事案件第一犯罪现场判读提供线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实现膝关节骨龄评估回归算法
    雷义洋,申玉姝,王亚辉,等
    2019, 35(2): 194-199.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12
    摘要 ( 302 )   PDF(1182KB) ( 1153 )  
    目的 通过方向梯度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HOG)、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s,LBP)、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以及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等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适用于我国维吾尔族青少年骨龄评估的回归算法模型。 方法 采集维吾尔族12.0~<19.0岁青少年的膝关节DR摄片图像,其中男性样本275例、女性样本225例,采用PCA法对提取的HOG与LBP特征图像进行降维,再以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算法构建膝关节骨龄评估算法模型。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分别选取男性样本215例、女性样本180例作为SVR模型训练集,并用K折交叉验证法优化模型参数。剩余样本作为独立测试集,将模型预报年龄与样本真实年龄相比,统计误差范围分别在±0.8岁、±1.0岁的准确率,同时计算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与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结果 男性年龄误差范围在±0.8岁及±1.0岁的准确率分别为80.67%和89.33%,MAE为0.486岁,RMSE为0.606岁;女性年龄误差范围在±0.8岁及±1.0岁的准确率分别为80.19%和90.45%,MAE为0.485岁,RMSE为0.590岁。 结论 基于PCA与SVM对膝关节DR摄片图像HOG及LBP特征降维建立骨龄的预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维吾尔族人颅骨性别识别方法
    杨稳,刘晓宁,朱菲,等
    2019, 35(2): 200-204.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13
    摘要 ( 580 )   PDF(1355KB) ( 1046 )  
    目的 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性别判别函数,对新疆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成年人完整颅骨模型以及无额骨、无枕骨、无下颌骨的不完整颅骨模型分别进行性别判别。 方法 对CT设备采集得到117个三维颅骨模型(男性60个,女性57个),利用计算机软件测量并统计颅骨的16项测量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性别判别函数,并对方程进行回代检验。 结果 16项测量指标中,除鼻宽(x7)和颅骨最大宽(x13)外,其余14项测量指标在男女性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眉弓凸度(x4)、乳突间宽(x6)、颅骨最大长(x12)、颅底长(x15)、颅周长(x16) 5项测量指标建立的完整颅骨性别判别函数,男、女性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0.0%、94.7%;由下颌角宽(x10)、下颌体高(x11)、颅周长(x16) 3项测量指标建立的无额骨颅骨模型性别判别函数,男、女性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5.0%和84.2%;由眉弓凸度(x4)建立的无枕骨颅骨模型性别判别函数,男、女性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0.0%和73.7%;由额骨弦(x5)、枕外隆凸度夹角(x9) 2项测量指标建立的无下颌骨颅骨模型性别判别函数,男、女性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5.0%和78.9%。 结论 本研究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和特征点标定系统可以实现完整颅骨以及无额骨、无枕骨和无下颌骨等颅骨的性别判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NGS-SNP分型和IBS策略进行全同胞关系鉴定
    王致远,王迪佳,李燃,等
    2019, 35(2): 205-209.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14
    摘要 ( 399 )   PDF(1116KB) ( 980 )  
    目的 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结合状态一致性(identity by state,IBS)分析策略进行全同胞鉴定的效能。 方法 收集一个四代家系共35个成员的血样,采用Precision ID Identity Panel对90个常染色体SNP进行分型。统计并比较全同胞与其他亲缘关系IBS评分分布的差异,分别采用Fisher判别函数法和阈值法进行各种亲缘关系判定。 结果 基于家系和前期研究,分别获得全同胞、祖孙、叔侄(姨甥)、第一代堂表亲关系共44、30、111、71对以及无关个体1 000对,平均IBS评分分别为148、130、132、124、120。除祖孙与叔侄(姨甥)关系外,其余关系之间的IB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IBS评分建立的Fisher判别函数对于全同胞、祖孙、叔侄(姨甥)、第一代堂表亲关系的错判率分别为1.3%、22.3%、17.0%、38.7%。基于10 000对模拟样本的IBS评分分布,推荐使用t1=128、t2=141作为全同胞判定的IBS阈值(错判率≤0.05%)。 结论 Precision ID Identity Panel包含的90个SNP遗传标记可满足全同胞关系的鉴定要求,基于IBS评分的阈值法的错判率更低,使用更加灵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EPLI-g?? Single Cell Kit应用于微量DNA扩增的效率评估
    徐倩南,沈琼,张佳怡,等
    2019, 35(2): 210-215.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15
    摘要 ( 450 )   PDF(1119KB) ( 952 )  
    目的 评估REPLI-g?? Single Cell Kit应用于检材DNA扩增的效率,探讨该试剂盒在法医学微量DNA扩增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3种微量DNA提取试剂盒,对来自10名无关个体的外周血进行DNA提取,并对所提DNA的产量和纯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选取1例DNA样本进行浓缩稀释作为全基因组扩增起始样本,使用REPLI-g?? Single Cell Kit对起始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扩增,计算扩增产量及扩增倍数,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片段分布情况。使用Goldeneye?? DNA身份鉴定系统20A对起始样本和经全基因组扩增所得DNA进行STR分型。 结果 经比较后选取由QIAsymphony?? DNA Investigator?? Kit所提取的1例DNA进行浓缩稀释作为全基因组扩增起始样本。经REPLI-g?? Single Cell Kit对一系列起始样本全基因组扩增后,发现扩增产量均值最低可达到8.77×103 ng,相应的扩增倍数均值为1.40×106,DNA片段大且集中。全基因组扩增样本随着起始样本量的减少,STR分型成功率降低,但当起始样本量低于0.5 ng时,全基因组扩增后样本的STR分型成功率高于相同起始量未经全基因组扩增样本的STR分型成功率。 结论 应用REPLI-g?? Single Cell Kit可有效提高模板DNA总量,特别对于微量DNA,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STR分型成功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芬太尼类化合物的质谱特征
    燕瑾,花镇东,贾薇,等
    2019, 35(2): 216-223.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16
    摘要 ( 496 )   PDF(3740KB) ( 1184 )  
    目的 研究芬太尼及其衍生物在碰撞诱导解离(collision induced dissociation,CID)和电子轰击电离(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EI)模式下产生的特征离子和主要的碎裂途径,为鉴定未知芬太尼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mass spectrometry,UHPLC-QTOF-MS)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对9种芬太尼类化合物(2,2’-二氟芬太尼、乙酰芬太尼、芬太尼、丁酰芬太尼、戊酰芬太尼、丙烯酰芬太尼、呋喃芬太尼、4-氟异丁酰芬太尼和卡芬太尼)进行分析,并对所获得的质谱图进行解析,推测该类物质CID和EI的碎裂途径。 结果 CID和EI碎裂途径显示出高度的相似性,在CID模式下,哌啶环与N-苯基酰胺之间的碳氮键、哌啶环内的碳氮键、苯乙基与哌啶环间的碳氮键易发生断裂形成特征离子,而在EI模式下,哌啶环的裂解及哌啶环与苯乙基的断裂为主要碎裂途径。 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芬太尼类化合物在CID和EI模式下的主要碎裂途径以及所形成的特征离子,阐明该类物质CID和EI的特征碎裂规律有助于法庭科学实验室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区分及结构解析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及己根、茎、叶醇提取物的心脏毒性和毒性机制
    孙淑萍,李红星,张小平,等
    2019, 35(2): 224-229.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17
    摘要 ( 227 )   PDF(6216KB) ( 1009 )  
    目的 比较及己根、茎、叶醇提取物对大鼠心脏毒性的差异,初步探讨其毒性机制。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根醇组、茎醇组和叶醇组,每组8只。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绘制体质量变化曲线,计算心脏系数,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的含量及心脏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变化,观察各组大鼠心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心肌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 结果 体质量增长率为茎醇组最小,其次为叶醇组。心脏系数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茎醇组心肌组织损伤程度最严重,其次为叶醇组。茎醇组CK、CK-MB、LDH、α-HBDH含量均升高(P<0.05)。与空白组和根醇组相比,茎醇组MDA含量升高,T-SOD含量降低,叶醇组仅T-SOD含量较空白组降低(P<0.05)。不同提取物干预后,ICAM-1阳性表达均增强,HO-1蛋白表达均降低,变化趋势为茎醇组>叶醇组>根醇组。 结论 及己茎醇提取物的心脏毒性最大,其次为叶醇提取物,其毒性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与应用
    一体化微量血痕成像及遗留时间分析装置的研发
    郑吉龙,温洪洋,章彪,等
    2019, 35(2): 230-233,239.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18
    摘要 ( 229 )   PDF(1053KB) ( 917 )  
    摘  要: 目的 研发一种血痕成像及遗留时间分析装置,为推断现场血痕遗留时间提供一种无损、简便、客观的方法。 方法 基于数字成像及色彩模式分析原理,应用装置中移动终端部分采集不同遗留时间血痕图像,经计算机图像分析获得反映不同血痕遗留时间血痕图像颜色变化的6项参数(R、G、B、C、Y、M)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血痕遗留时间的多参数综合推断方程,将方程植入装置软件系统,实现血痕遗留时间智能推断,并对装置的性能和时间推断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结果 研发的一体化现场血痕成像及遗留时间智能推断的装置,可以进行现场血痕图像快速采集,结合相关智能软件可实现对现场血痕遗留时间的自动分析推断。装置盲测实验中,自然光照密闭环境、黑暗密闭环境组检测准确率均为95%,自然光照通风组准确率为80%。 结论 该一体化微量血痕成像及遗留时间分析装置可进行血痕遗留时间推断,操作方便,为血痕遗留时间推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标准论坛
    四肢长骨骨折不同伤残标准评定结果的比较
    高娟,沛臻彦,陆晓明
    2019, 35(2): 234-239.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19
    摘要 ( 321 )   PDF(1021KB) ( 901 )  
    目的 通过比较四肢长骨骨折不同伤残标准的评定结果,为进一步完善和修订肢体损伤相关标准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本鉴定机构2018年受理的四肢长骨骨折案件30例,包括肩、肘、腕、髋、膝、踝关节各5例,分别统计四肢长骨骨折后遗关节功能丧失程度,并依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以下简称《分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已废止,以下简称“原《道标》”)、《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以下简称《工标》)进行伤残评定,参照《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Guides to the Evaluation of Permanent Impairment,GEPI)关节残损率,对国内各标准定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四肢大关节(踝关节除外)功能丧失率为26%~48%、踝关节功能丧失率为51%~64%,对应GEPI的关节残损率均值为13%~22%,区间波动小于10%。《分级》评定为十级残疾的比例为100%。原《道标》评定为十级残疾的比例为27%,评定为九级残疾的比例为6%,未达残疾的比例为67%。《工标》评定为十级残疾的比例为10%,残疾等级高于十级的比例为90%(其中评定为七级残疾的比例为47%)。 结论 本研究的肢体关节功能障碍者,按照《分级》和GEPI评定伤残的结果波动范围小、一致性较好,而原《道标》和《工标》评定伤残的结果与GEPI一致性较差,说明《分级》与GEPI更接近、更合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交流
    DNA建库工作中样本重检的高效编表法
    李阳,高林林,王之钦
    2019, 35(2): 240-241,244.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20
    摘要 ( 135 )   PDF(3703KB) ( 5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与管理
    保险理赔医学法医学课程建设
    蒋大卫
    2019, 35(2): 242-244.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21
    摘要 ( 124 )   PDF(859KB) ( 7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报道
    肾穿刺造瘘术局部利多卡因麻醉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曲一泓,邓建强,陈建华
    2019, 35(2): 245-246.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22
    摘要 ( 153 )   PDF(870KB) ( 7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股静脉留置管注射吸毒尸体检验1例
    陆高升,林龙
    2019, 35(2): 247-248.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23
    摘要 ( 155 )   PDF(1343KB) ( 7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过劳相关脑出血死亡1例
    史婧卓,杨博帆,张付,等
    2019, 35(2): 248-250.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24
    摘要 ( 171 )   PDF(2159KB) ( 6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阴囊接触百草枯中毒法医学鉴定1例
    田小民,卢必松,李明杰,等
    2019, 35(2): 250-252.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25
    摘要 ( 211 )   PDF(2904KB) ( 9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死后焚尸抛尸致尸体白骨化法医学检验1例
    张靖,魏富华,谭宜松2,等
    2019, 35(2): 253-254.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26
    摘要 ( 224 )   PDF(842KB) ( 10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坡滑落伤的尸体检验4例
    王启团,闫桂国,李学博
    2019, 35(2): 255-256.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27
    摘要 ( 185 )   PDF(845KB) ( 9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损伤栓塞术伤残等级评定1例
    乐永锐,黄惠结,张志威
    2019, 35(2): 257-258.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28
    摘要 ( 193 )   PDF(1120KB) ( 7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胫骨骨折损伤程度及伤病关系鉴定1例
    代号,李林峰,李雪榕,等
    2019, 35(2): 259-260.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29
    摘要 ( 216 )   PDF(871KB) ( 7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法医学鉴定2例
    郝世诚,杨雪,石美森,等
    2019, 35(2): 261-263.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30
    摘要 ( 142 )   PDF(1115KB) ( 6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母异父双胞胎亲子鉴定1例
    杨泽登,兰玲梅,谢平丽,等
    2019, 35(2): 264-266.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2.031
    摘要 ( 208 )   PDF(878KB) ( 9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