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39例性别重置术后法医临床性别鉴定案例分析
    吴毓蛟, 周月琴, 沈忆文, 江洁清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4): 365-371.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230602
    摘要1089)   HTML    PDF(pc) (733KB)(1285)    收藏

    目的 分析易性症人群性别重置术后法医临床性别鉴定案例的特点,结合国内外性别变更政策及相关案例,探讨我国对性别重置术人群的性别鉴定要点,旨在规范相关鉴定。 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近年39例法医临床性别鉴定案例,对性别比例、鉴定时间、手术地点、第二性征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跨性别女性案例占97.4%,手术地点在泰国者占94.9%,全部案例均在完成性别重置术后进行鉴定,均至少有一项第二性征与术后第一性征相符,辅助检查应用案例仅有2例。 结论 法医临床性别鉴定应以第一性征、第二性征与变更后的性别相符为原则。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1,4-丁二醇中毒死亡的法医学鉴定1例
    董黄勇, 张恒, 王伟, 鲍斌, 耿斌, 巩昌强, 徐振中, 沈基骏, 胡于军, 原帅, 乔正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3): 311-313.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4.340304
    摘要999)   HTML    PDF(pc) (537KB)(757)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尿液代谢物变化
    陈念念, 余娇芳, 吴鹏, 罗丽, 白雅琴, 王利凯, 李晓倩, 李展鹏, 高彩荣, 郭相杰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3): 227-236.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431108
    摘要477)   HTML    PDF(pc) (3989KB)(740)    收藏

    目的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鼠尿液代谢产物的变化,筛选出可用于AMI法医学鉴定的生物标志物。 方法 建立假手术组、AMI组和高脂血症+AMI组(hyperlipidemia +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HAMI)大鼠模型。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分析AMI大鼠尿液代谢谱的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筛选差异代谢物。使用MetaboAnalyst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并评估差异代谢物的预测能力。 结果 分别筛选出40种和61种与AMI相关和HAMI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其中22种为共同代谢物,这些小分子代谢物主要集中在烟酸和烟酰胺代谢途径中。在95%可信区间内N8-乙酰亚精胺、3-甲基组胺和胸腺嘧啶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大于0.95。 结论 N8-乙酰亚精胺、3-甲基组胺和胸腺嘧啶可作为诊断AMI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的异常可能是AMI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为AMI的作用机制和死因鉴定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交通事故后主动脉瓣穿孔法医学鉴定1例
    杜珊珊, 陈焕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3): 293-296.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230510
    摘要517)   HTML    PDF(pc) (560KB)(686)    收藏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体内检测研究进展
    刘晋廷, 周莉英, 相佳宏, 李子怡, 谢婉婷, 贠克明, 施妍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3): 276-283.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330802
    摘要323)   HTML    PDF(pc) (943KB)(663)    收藏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具有致幻作用的化合物,通过影响单胺能神经递质的水平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滥用该类物质后,会产生刺激和致幻作用并伴头痛、头晕、焦虑、失眠、呕吐、胸痛、心动过速、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造成心血管系统损害和多器官衰竭而死亡,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其药理毒理及分析方法的研究成为法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已有的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体内过程、样品处理以及分析方法,以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利用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研究进展
    方伟, 郑吉龙, 付奕铭, 刘轶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3): 269-275.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431105
    摘要416)   HTML    PDF(pc) (648KB)(624)    收藏

    命案侦查过程中,准确找到被丢弃、掩埋的人体遗骸至关重要。寻找人体遗骸的方法主要有人类的视觉搜索、空中探测、地球物理技术、远程成像技术以及犬类嗅觉搜索技术等。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是一种公认的具有时效性的非侵入性搜索方法,是法医调查中最有价值的搜索工具。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和总结相关文献资料,以人体遗骸分解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理论基础,探寻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的基本原理,对以人类血迹、人体组织、尸体腐败液、气味替代物作为嗅源训练犬类搜索人体遗骸技术在法医调查中的使用进行综述,从尸体腐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气味替代物和吸附装置的研发、犬类训练与使用的技战法等角度展望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利用CT图像后处理技术及3D打印技术鉴定肋骨骨折1例
    李强, 黄效宇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3): 303-305.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230508
    摘要323)   HTML    PDF(pc) (955KB)(604)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右冠状动脉扩张并血栓形成猝死1例
    李艳红, 许小明, 熊思齐, 刘世奇, 熊小亮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3): 291-292.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430308
    摘要502)   HTML    PDF(pc) (1616KB)(604)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鉴别6种常见食用肉类的多重PCR检测体系的构建及验证
    蒋志伟, 夏若成, 陶瑞旸, 李成涛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3): 254-260.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531002
    摘要332)   HTML    PDF(pc) (961KB)(602)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用于同时鉴别6种常见食用肉类(牛、羊、鸡、猪、鹅、鸭),并评估其在肉类食品掺假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基于GenBank数据库中6个物种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筛选具有种内保守性、种间特异性的DNA序列(牛16S rRNA、羊COX-1、鸡Cytb、猪COX-1、鹅NADH2、鸭16S rRNA),并设计物种特异性引物,以此构建一个可同时鉴别6种常见食用肉类的多重PCR检测体系。对该体系进行种属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研究,并进行模拟混合样品检测。 结果 成功构建了一个可同时鉴别6种常见食用肉类的多重PCR检测体系,该体系在非目标物种的DNA中均未有效扩增;在DNA模板量为0.062 5~2 ng/μL时,6个物种的扩增产物均能检见。在鸭肉和牛肉混合比例低至0.5%时,仍能检测到鸭肉成分。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多重PCR检测体系,可准确鉴别6种常见食用肉类食品中的动物源性成分,为我国常见食用肉类及肉制品的掺假鉴定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检测技术。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1991—2022年法医人类学遗骸识别文献计量学分析
    马继伟, 黄平, 张吉, 余海星, 曹永杰, 杨孝通, 熊剪, 张怀瀚, 仓勇, 史格非, 陈丽琴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3): 245-253.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430803
    摘要372)   HTML    PDF(pc) (2784KB)(601)    收藏

    目的 对法医人类学遗骸识别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描述当前的研究现状并预测未来的研究热点。 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WoS”)中核心数据库(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检索和提取的数据,分析1991—2022年遗骸识别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主题变化。运用python 3.9.2和Gephi 0.10对法医人类学遗骸识别相关研究的发文趋势、国家(地区)、机构、作者和主题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 结果 获得法医人类学遗骸识别相关英文文献873篇。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期刊是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164篇),发文最多的国家(地区)是中国(90篇),Katholieke Univ Leuven(荷兰,21篇)是发表英文文献最多的机构。主题分析结果显示,人类遗骸研究的热点是遗骸的性别鉴定和年龄推断,并且常用的遗骸是牙齿。 结论 法医人类学遗骸识别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然而,国际合作与国内合作的范围尚显局限。传统的遗骸识别主要依赖于骨盆、颅骨和牙齿等关键部位。未来的研究热点将聚焦于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对多种骨骼遗骸进行更为精准和高效的鉴定。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3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确证及未知毒品的定性鉴定
    聂宗炀, 胡伟, 李玲玉, 章青波, 黄欣, 李波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4): 340-351.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330101
    摘要431)   HTML    PDF(pc) (2091KB)(578)    收藏

    目的 建立3种疑似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NPS)的结构确证方法,探索一种较为通用的定性检验方法。 方法 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核磁共振氢谱(1H-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3C-NMR)、核磁共振氟谱(19F-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9F-NMR)等技术对公安机关送检的5份疑似含有NPS的检材进行成分鉴定及结构确证。 结果 送检的5份检材中均检出NPS,共有3种于2024年7月1日被列管的NPS,分别为甲基胺酮(又称2-MDCK)、2-乙氨基-2-(2-氟苯基)环己酮(又称2-FXE)、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二甲氨基-1-戊酮(又称dipentylone),前两者属于苯环己哌啶类NPS,第三种属于合成卡西酮类NPS。 结论 本研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3种NPS的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表征手段的区分特征,可为未知毒品的定性鉴定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人体表微生物组应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的研究进展
    靳铭辉, 李亚, 易少华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4): 379-386.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531208
    摘要314)   HTML    PDF(pc) (703KB)(577)    收藏

    皮肤和毛发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最外层界面,分布着许多微生物,这些体表微生物具有个体特异性和时空稳定性,可通过接触转移至其他物体表面,易在犯罪现场被发现,有助于构建嫌疑人与犯罪现场的关联。当样本降解或DNA含量较少而无法获得足够的人源性DNA证据时,高拷贝的体表微生物组分析在不影响原有的DNA提取和分型情况下,可作为人源性DNA分型的辅助手段,为缩小嫌疑人范围提供信息。本文综述了体表微生物组的法医学特征和分析方法以及体表微生物组应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体表微生物组应用于法医学实践的挑战。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作案过程存在意识障碍的法医精神病鉴定2例
    陈雪艳, 李晨虎, 张红, 贺盟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3): 314-316.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131102
    摘要315)   HTML    PDF(pc) (482KB)(572)    收藏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不同测试体位对屈腕、屈指肌群定量肌力的影响及其标准化
    杨泽人, 高东, 夏晴, 冉聃, 盛延良, 夏文涛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3): 237-244,253.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230501
    摘要342)   HTML    PDF(pc) (1343KB)(571)    收藏

    目的 探究不同测试体位对手、腕屈曲肌群定量肌力的影响,建立各肌群的标准化肌力检测方案。 方法 征集40例健康受试者(男性12例,女性28例),使用Micro FET2TM便携式数字肌力测试仪,分别于腕关节背伸30°位、中立0°位和掌屈30°位测量各手指屈曲及腕关节掌屈肌力,分别于拇指掌侧外展30°位和60°位测量拇指掌侧外展肌力。从40例受试者中随机抽取10例,间隔10~15 d后由同一操作者再次测试各肌群定量肌力。 结果 除男性腕关节背伸30°位和中立0°位之间的拇指屈曲肌力、腕关节掌屈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屈曲及腕掌屈肌力值主要呈现以下特点:腕关节背伸30°位>腕关节中立0°位>腕关节掌屈30°位,拇指掌侧外展30°位>60°位;所有受试者手指屈曲肌力均为拇指>示指>中指>环指>小指;男性各项肌力值均大于女性(P<0.05);所有受试者左、右侧肌力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受试者不同时期测量肌力值的可靠性良好。 结论 手、腕各肌群定量肌力均受体位影响,鉴定过程中应采取规范、统一的测试体位。Micro FET2TM用于手、腕关节定量肌力测试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腕关节背伸30°位可作为各手指屈曲肌力及腕关节掌屈肌力的最佳标准化检测条件。拇指掌侧外展30°位可作为拇指掌侧外展肌力的最佳标准化检测条件。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日本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借鉴
    马陈骏, 谭勇, 张清华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3): 284-290.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4.440117
    摘要360)   HTML    PDF(pc) (719KB)(571)    收藏

    日本法医鉴定人员素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日本近代法医学教育事业迅速崛起源于不断吸收外域法医学教育资源与教学经验,最终形成基础教育与专业培训层级分明、课堂教学与案例研讨相辅相成的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国内培训与国际交流协作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日本法医行业发展输送专业人才。据此,本文以日本法医学专业发展史为切入点,研究其如何在近代逐渐形成法医学教育事业发展雏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日本现代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提炼其中的优秀经验予以本地化改造,如强调实践教学环节作用、发挥职业技能培训效能以及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等,以供我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所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畸形愈合认定中的应用
    葛静晨, 尚敏, 姚明阳, 韦铭菲, 史俊展, 姚泽伟, 时佳音, 李凡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4): 324-329.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230707
    摘要366)   HTML    PDF(pc) (1307KB)(570)    收藏

    目的 比较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和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 3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畸形愈合认定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记录75例患者肋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类型及数量,比较VR、MPR、CPR对肋骨骨折畸形愈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约登指数,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3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不同类型肋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检出率。 结果 75例患者共有243处肋骨骨折畸形愈合。VR、MPR、CPR对肋骨骨折畸形愈合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52.67%、79.84%、91.36%,特异度分别为99.58%、97.89%、99.15%,准确率分别为83.66%、91.76%、96.51%,约登指数分别为0.52、0.78、0.91,AUC分别为0.761、0.889、0.953。与VR相比,MPR在断端错合1/3以上、断端重叠、断端成角、骨桥的检出数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R相比,CPR在肋骨骨折畸形愈合各分型的检出数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PR相比,CPR在断端错合1/3以上、断端分离、骨桥的检出数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畸形愈合的认定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CPR对肋骨骨折畸形愈合的诊断效能高,可作为肋骨骨折畸形愈合法医临床鉴定的主要后处理技术。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一生攻击史量表中文版测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信度与效度
    谌霞灿, 杨琴, 张钦廷, 欧阳艾莅, 徐佳军, 杨蕊, 王紫烨, 翟金辉, 李焱, 秦小荣, 胡峻梅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4): 352-358.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130602
    摘要216)   HTML    PDF(pc) (829KB)(569)    收藏

    目的 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评估提供一种以攻击行为发生次数作为评分依据的纵向评估工具。 方法 对一生攻击史量表进行翻译并修订,形成一生攻击史量表中文版(Life History of Aggression-Chinese Version,LHA-CV)。基于成都市社区及强制医疗所共36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及评估者间一致性对LHA-CV的信度进行分析,采用项目分析、结构效度及效标效度进行效度分析。 结果 项目分析发现,LHA-CV整体的同质性与区分度较好。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Kaiser-Meyer-Olkin(KMO)检验值为0.80,Bartlett球形检验χ2=1 203.46(P<0.05),析出非躯体攻击、躯体攻击、自我攻击和反社会行为/结果4个因子,11个条目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40。对该因子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卡方自由度比(χ2/df)为3.61,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7,拟合优度指数为0.92,比较拟合指数为0.90,增值拟合指数为0.90,各因子区分效度较好。效标效度检验结果显示,LHA-CV总分与MacArthur社区暴力工具评估的攻击行为等级、Buss-Perry攻击性量表总分、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4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5)。LHA-CV的非躯体攻击、躯体攻击、自我攻击、反社会行为/结果以及总分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2、0.73、0.74、0.56和0.79。LHA-CV总分的重测信度为0.82(P<0.05),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66,组内相关系数为0.99。 结论 LHA-CV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作为纵向测评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评估工具。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20例泌尿外科死亡案例的医疗损害鉴定结果分析
    李霁伦, 罗超, 范颖, 汪家文, 张建华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4): 359-364.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4.440509
    摘要381)   HTML    PDF(pc) (717KB)(563)    收藏

    目的 通过对20例泌尿外科死亡案例的医疗损害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相关医疗损害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方法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和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2010—2023年受理的涉及泌尿外科诊疗死亡的医疗损害鉴定案例共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例案例中,男女性比例为1.5∶1。被鉴定人年龄为37~84岁,平均年龄59.2岁。涉及医疗机构21家,其中三级医疗机构占81.0%。死亡原因统计结果显示,因感染性休克或失血性休克死亡的占60.0%。 结论 泌尿外科死亡案例的医疗损害原因力大小分析与自身疾病、损害后果(死亡)、医疗过错等均密切相关,对相关典型案例的特点进行分析可提高司法鉴定人对类似案件的综合分析能力,理解不同情境下医疗行为的合理性和合规性,进而作出更准确和全面的判断。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脾实质内假性动脉瘤损伤程度鉴定1例
    贾鹏, 孙宏杰, 沈景如, 吴建国, 孙健, 冼绍文, 杨博文, 黄培军, 李宇宏, 吴准, 易旭夫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3): 297-299.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2.220705
    摘要246)   HTML    PDF(pc) (560KB)(546)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跖骨部分缺失残疾等级评定1例
    季萌萌, 张昇, 徐红平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3): 305-307.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230805
    摘要246)   HTML    PDF(pc) (786KB)(540)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