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7年, 第2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6-28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aspase-3的表达及其活性
    路斌;赵锐;官大威;王俭;于先庆;
    2007, 0(3): 161-163. 
    摘要 ( 1739 )  
    目的探讨皮肤切创愈合过程caspase-3的表达、激活情况及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小鼠皮肤切创模型后,应用比色法、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不同时间段caspase-3的表达、激活情况及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伤后不同时间的caspase-3活性倍增值、caspase-3酶原表达呈现时间规律性变化,并可见caspase-3的激活片段。结论caspase-3可能在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细胞的凋亡中发挥作用,caspase-3可以成为用于皮肤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死后骨骼肌FTIR光谱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黄平;刘勇;柯咏;鲁庆阳;邢博;樊拴良;王振原;
    2007, 0(3): 164-166+. 
    摘要 ( 2069 )  
    目的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大鼠死后骨骼肌随死亡时间推移的化学降解过程,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的研究方法。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2)℃环境,不同的死亡时间点提取大鼠大腿骨骼肌组织,并运用FTIR光谱仪测定不同化学基团随死亡时间的变化。结果随着死亡时间的推移,大鼠骨骼肌组织不同吸收峰的峰强随着死亡时间增加呈现出四种不同的变化方式:增加、下降、稳定、波动,且不同峰强比显示了相似的时间变化趋势。结论FTIR光谱分析技术有望成为法医实践中推断死亡时间的新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死后腓肠肌内糖原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李斌;陶涛;李倩楠;闫红涛;金菊;黄红;廖志钢;
    2007, 0(3): 167-169+. 
    摘要 ( 1790 )  
    目的研究大鼠死亡后腓肠肌内糖原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断颈、机械性窒息、失血性休克三种方法分别处死大鼠,于死亡后0﹑0.5﹑1﹑1.5﹑2﹑3﹑4﹑8﹑12﹑18和24h时间点取腓肠肌,利用PAS染色方法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分析糖原含量变化。结果大鼠腓肠肌内糖原含量和阳性面积随死亡后时间的延长而呈线性减少。结论腓肠肌内糖原含量和阳性面积可作为死亡时间推断的参考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视神经横断伤后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及Bcl-2/Bax表达
    梅增辉;姚芳;邓伟年;刘余庆;张玲莉;陈晓瑞;
    2007, 0(3): 170-173+. 
    摘要 ( 1717 )  
    目的观察大鼠视神经横断伤后,视网膜细胞(RGCs)形态学变化、Bcl-2/Bax蛋白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视神经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球后视神经横断伤动物模型,用Bcl-2和Bax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方法观察伤后不同时间RGCs的动态变化。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Bcl-2及Bax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视神经横断伤后RGCs数目严重下降,2周内RGCs快速减少,2周以后缓慢减少;伤后Bcl-2、Bax表达随时间不同程度的增加,Bax对损伤反应较Bcl-2稍晚,两者表达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维持一定的时间。Bcl-2/Bax蛋白表达比率与RGCs存活数目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视神经横断伤后Bcl-2和Bax的表达在伤后不同时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可为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一定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IF-1α、IGF-1表达与脑挫伤时间的相关性
    亢登峰;刘扬;王英元;王亚方;
    2007, 0(3): 174-176+. 
    摘要 ( 1892 )  
    目的探讨大鼠脑挫伤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对正常及伤后不同时间HIF-1α、IGF-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神经细胞偶见HIF-1α表达,IGF-1表达呈弱阳性。脑挫伤后HIF-1α和IGF-1的表达主要位于大脑皮质、脑干和海马的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并以神经胶质细胞为主。伤后2h挫伤区周围神经细胞可见HIF-1α蛋白阳性表达增加,24h达高峰,14d后恢复正常;伤后6hIGF-1蛋白阳性表达增加,3d达高峰,14d后恢复正常。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损伤后HIF-1α、IGF-1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可望用于法医病理学推断脑损伤时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TLR2、TLR4表达及其法医学意义
    楼旭鹏;冯琼;龚志强;许小明;郑剑;凌思群;
    2007, 0(3): 177-180+. 
    摘要 ( 1746 )  
    目的探讨皮肤切创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TLR2和TLR4阳性表达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以寻找损伤时间推断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45例不同损伤时间小鼠皮肤切创组织中TLR2、TLR4的表达情况,同时以3例正常小鼠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皮肤切创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TLR2和TLR4阳性表达与损伤时间具有相关性。单核-巨噬细胞TLR2、TLR4阳性细胞比率(单核-巨噬细胞阳性细胞数与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三种阳性细胞总数之比率)与损伤时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23.8099+0.9572x-0.0077x2+1.5×10-5x3(R2=0.872);y=25.2256+0.7893x-0.0059x2+1.0×10-5x3(R2=0.879)。结论TLR2、TLR4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损伤区内单核-巨噬细胞阳性表达比率与损伤时间相关;检测损伤区单核-巨噬细胞TLR2、TLR4的表达可望成为推断损伤时间的新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挫伤大鼠胶质细胞GFAP、S100的表达及其损伤时间的推断
    何芳;张玲莉;刘子龙;王胜;梅增辉;刘余庆;
    2007, 0(3): 181-184+. 
    摘要 ( 1737 )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的表达,观察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随脑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在脑损伤及神经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大鼠脑挫伤后GFAP、S100在伤后不同时间星形细胞中的表达。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其作定量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伤后1h时GFAP阳性表达开始增多,阳性物质表达随时间大致呈线性上升7d达最大值,然后阳性物质染色强度和面积呈下降趋势。(2)伤后12h组可见S100阳性表达活性增高,S100阳性细胞数目逐渐增多,5d时达高峰后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脑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有一定时间规律性,在脑挫伤时间推断中及神经组织修复中有一定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体冠心病心肌组织cTnI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贾建长;赵子琴;顾云菊;沈忆文;陈龙;
    2007, 0(3): 185-187+. 
    摘要 ( 2150 )  
    目的研究cTnI免疫组织化学法诊断人体急性心肌梗死的法医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体冠心病心肌组织cTnI的变化,进行图像分析,与HE染色法进行比较。结果人体冠心病心肌组织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心肌细胞内cTnI免疫组化染色缺染、分布失规律性;梗死修复区域纤维间质cTnI免疫组化染色弱阳性;陈旧性心肌梗死瘢痕区域纤维间质cTnI免疫组化染色阴性。失血性休克组近心内膜心肌细胞内cTnI免疫组化染色轻度增强,并见点灶状心肌细胞内cTnI免疫组化染色缺染。结论cTnI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应用于人体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肤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及其EDA、EDB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余松;薛爱民;贺盟;赵子琴;沈忆文;顾云菊;
    2007, 0(3): 188-190. 
    摘要 ( 1984 )  
    目的研究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其可变剪接片段EDA、EDB在损伤后的mRNA水平,为推断早期损伤时间提供参考指标。方法培养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换无血清培养液培养24h后,采用划痕法制作细胞损伤模型,损伤后0、0.5、1、2、6、24h收集细胞,抽提RNA,实时RT-PCR定量检测总FN及其EDA、EDB的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总FN及其EDA、EDB的mRNA水平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升高,EDA mRNA在损伤后1h达到高峰,EDB mRNA在损伤后6h达到高峰,FN mRNA在损伤后2h达到高峰;在损伤1h后总FN及其EDA、EDB的mRNA表达变化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结论纤维连接蛋白EDA、EDB可作为早期损伤时间推断的较理想的参考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模型的建立
    李朝晖;王芬;刘水平;刘艳艳;竞花兰;
    2007, 0(3): 191-192+. 
    摘要 ( 2340 )  
    目的建立不同浓度的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模型,研究组织缺血、自由基损伤的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PC12细胞12h,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后细胞的生长活力和凋亡情况。结果以0浓度组作为对照,100、300nmol/L的H2O2处理的PC12细胞生存率分别为(76±7.69)%、(39±7.08)%(P<0.01);0、100、300nmol/L的H2O2处理的PC12细胞后凋亡率分别为2.47%、6.00%和55.54%。结论建立了以0、100、300nmol/L的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皮肤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
    周建清;王永忠;蒋红艳;孔杰;
    2007, 0(3): 193-195+. 
    摘要 ( 1841 )  
    目的探讨创伤皮肤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时间相关性表达,为损伤时间推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组织生前及死后CGRP表达。结果生前组大鼠损伤后皮肤组织内CGRP在神经纤维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后组皮肤组织中CGRP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生前组中CGRP表达在损伤后1h明显增多,4h达到高峰,以后恢复到正常。结论损伤组织神经纤维中CGRP表达具有规律性且有较好的时间相关性,可成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C/MS/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李文海;孙红雷;吴波;
    2007, 0(3): 196-198. 
    摘要 ( 2013 )  
    目的探索自动质谱去卷积定性系统(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利用自动质谱去卷积定性系统(AMDIS)、全扫描离子模式(FIM)和选择离子监测技术(SIM)对农药、毒品、安眠镇静类药等常见毒物进行检索分析,比较三种检索方式对不同质量浓度(40.0、4.0、0.4mg/L)毒物的检验结果。结果AMDIS与SIM具有相近的灵敏度,可以将GC/MS全扫描文件去卷积处理,解决杂质干扰问题,准确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AMDIS可以自动识别重叠的色谱峰并将其与目标谱库进行匹配,为重叠峰的定性提供了直观的鉴别依据。结论AMDIS检索自动快速,适用于GC/MS法快速鉴定毒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氟丙酰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尿液中7-氨基硝西泮
    卓晓聪;谢瑜;褚建新;
    2007, 0(3): 199-200. 
    摘要 ( 2025 )  
    目的用五氟丙酰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尿液中硝西泮的主要代谢物7-氨基硝西泮。方法尿液经乙醚萃取后,用五氟丙酰酸酐(PFPA)进行衍生化,得到7-氨基硝西泮衍生化物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和质谱图。结果根据7-氨基硝西泮衍生化物色谱的保留时间和质谱中主要特征离子的质荷比进行定性分析;用7-氨基氟硝西泮做内标,以7-氨基硝西泮和内标衍生化物定量离子的色谱峰面积比与浓度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论用五氟丙酰衍生化-GC/MS分析尿液中硝西泮的主要代谢物7-氨基硝西泮的方法定性、定量灵敏准确,测定结果可应用于司法鉴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个miniSTR基因座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的遗传多态性
    石美森;百茹峰;于晓军;吕俊耀;陈树添;
    2007, 0(3): 201-205. 
    摘要 ( 1901 )  
    目的评价6个miniSTR基因座在DNA高度降解检材中的法医学应用价值,并调查广东汉族人群6个mini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两个复合扩增PCR体系、四色荧光标记及毛细管电泳技术,对D1S1677,D2S441,D4S2364,D10S1248,D14S1434,D22S1045基因座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6个miniSTR基因座均获得了清晰的基因型分型结果,扩增片段均小于120bp,分别检出7、7、5、8、8、7个等位基因和14、11、11、19、12、14种基因型,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6个miniSTR基因座在广东汉族群体的个人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分别依次为0.863、0.895、0.792、0.894、0.814、0.904和0.392、0.360、0.353、0.568、0.378、0.513。10例IdentifilerTM试剂盒未能正确分型的高度降解DNA样本,采用6个miniSTR基因座复合扩增体系检测均提高了分型成功率结论6个miniSTR基因座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在DNA高度降解检材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在广东地区汉族群体中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态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东北地区汉族群体11个Y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巴华杰;林子清;李树;
    2007, 0(3): 206-209. 
    摘要 ( 1628 )  
    <正>Y染色体为正常男性特有,其95%在减数分裂中呈连锁遗传,因此在法医学中具有其他常染色体基因座不可比拟的独特作用。近年来,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Y-chromosome short tandem sequence,Y-STR)多态性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104名无关男性个体DYS391、DYS389Ⅰ、DYS439、DYS389Ⅱ、DYS438、DYS437、DYS19、DYS392、DYS393、DYS390、DYS385a/b11个Y-STR基因座及其单倍型的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78例心源性猝死法医组织病理学诊断分析
    王雷;陈骁;王晔;程文婷;廖志钢;
    2007, 0(3): 210-212. 
    摘要 ( 2257 )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SCD)的病理特点与鉴别要点。方法对四川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2000—2005年尸检出的178例SCD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其病因、年龄、诱因及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冠心病、心传导系统病变、心肌炎、心肌病等在SCD中占有较大比例。冠心病猝死是中老年人SCD的最主要原因,青壮年人SCD的病因以非冠心病为主。如传导系统病变、心肌炎、心肌病。在儿童的SCD中先天性心脏病、传导系统病变及心肌炎占主导地位。结论不同的病因,其病理特点不同,其病理变化是法医学鉴定的主要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冰冻致颅底骨骨折1例
    邹志虹;张磊;
    2007, 0(3): 212-212. 
    摘要 ( 1529 )  
    <正>1案例死者,男,31岁,在被刑事拘留时,自称头晕、胸闷,后急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尸体存放于冷藏箱内,温度-16°C,一月后进行尸检,死因为左胫后静脉血栓脱落致肺动脉栓塞死亡。尸检见头面部未见皮下出血,颅盖骨未见骨折,打开颅腔,硬脑膜未见破裂,颅内未见出血,脑水肿明显,颅前窝筛板及右眶上壁粉碎性凹陷性骨折,右颞骨岩部骨折,骨折片向颅外移位,周围组织未见出血,对应脑组织未见挫裂伤,死者亲属认为此颅骨骨折系外伤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激相关障碍的损伤程度评定标准之比较与探讨
    张小宁;
    2007, 0(3): 213-215. 
    摘要 ( 1769 )  
    应激相关障碍的损伤程度评定,因无统一的评定标准,成为司法鉴定中的一个难点和热点。不同专家提出的评定标准中对该类伤害评定为轻微伤、轻伤、或重伤的意见不一,甚至还有对轻伤再分级的,且各家对应激相关障碍的定义亦有差别。本文对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后,进一步进行探讨并提出见解,认为该类伤害应该属于损伤并应该评定损伤程度。评定必须严格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进行诊断,按照已有的损伤鉴定标准的原则,根据具体的临床种类、病情程度、病程及预后等综合考量,酌情作出不评定伤情程度,或评定为轻微伤、轻伤或重伤的结论,意在对此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医文证审查100例分析
    于红卫;王立新;
    2007, 0(3): 216-218. 
    摘要 ( 1927 )  
    通过100例法医文证审查案件的分析,发现在目前检察机关文证审查工作中,存在委托数量不足、委托程序不规范、送检材料不全面等问题;在送审鉴定文书中,也存在标准条文掌握不当、鉴定人基础知识欠缺和粗心大意等问题。同时发现,鉴定文书的规范化程度和采信率已经得到有效的提高;且规范化越高的鉴定机构,则其鉴定文书的准确率越高,被采信率也越高。目前有必要加强检察技术部门文证审查的技术水平,进一步积累办案经验,切实增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椎间盘突出症及其法医学鉴定
    崔勇;刘技辉;汤鹏;张新安;张馨元;
    2007, 0(3): 219-221. 
    摘要 ( 2153 )  
    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复杂,损伤、遗传因素、肥胖、椎间盘自身的退行性变等均可成为椎间盘突出的病因。损伤可以直接导致椎间盘的慢性或急性破坏,引起椎间盘突出,也可以在原有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导致椎间盘突出。在法医学鉴定中,通过仔细分析被鉴定人的年龄和职业特点、受伤方式、伤后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可对其是否存在外伤性椎间盘突出作出准确的判断。疑为陈旧性椎间盘突出的,也可通过对病史的调查及影像学检查进一步加以甄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体寄生蠕虫查找尸源成功1例
    谢恒志;李兴锋;单华鑫;余荣军;叶志鹏;
    2007, 0(3): 221-221. 
    摘要 ( 1529 )  
    <正>1案例某日,在某旅店客房内发现一无名全裸女尸。死者蜷卧于床上,死者下肢粗壮,肌肉结实,双足脚趾有力并蜷曲,前脚掌表皮角化增厚、发硬、无弹性、与皮下组织游离等体质特点。初步分析推断,认为该死者长期生活在山区农村的可能性较大。尸体解剖发现,死者肠道存在两种寄生虫:蛔虫和牛肉绦虫,也称牛带绦虫、肥胖带绦虫或无钩绦虫。根据人体寄生虫感染的地理分布、流行及感染民族分布特点,通过综合运用人体寄生虫学、体质人类学等学科知识,结合本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艾迪生病患者猝死的死因分析1例
    孙红兵;魏孔发;庞华;
    2007, 0(3): 222-223. 
    摘要 ( 1662 )  
    <正>1案例案情:某男,20岁,在校大学生。某年12月24日21时40分许,该学生在学院内由教室回宿舍途中倒地后死亡。尸体检验:发育正常,体表无损伤。尸斑呈暗红色,口唇粘膜呈暗红色,双耳廓青紫。双上肢甲床、右手大鱼际、小鱼际及各指腹尖重度发绀。翻动尸体时鼻腔有血性粘稠液体流出。气管内壁光滑,粘膜呈暗红色。双侧支气管腔内见咖啡色粘稠状液体。双肺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廓内动脉破裂出血死亡1例
    杨宇雷;王宏光;徐跃灵君;
    2007, 0(3): 223-223. 
    摘要 ( 1498 )  
    <正>1案例简要案情:死者男性,23岁,某日上午10时许因琐事与妻子发生争吵,在扭打过程中被妻子用水果刀刺伤胸部,送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下午16时许死亡。尸表检验:全身呈明显贫血貌。右侧第2、3肋间胸骨右侧缘旁见一处长2.2cm的创口,右胸第7、8肋间腋中线处见1处引流切口。余未见损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例宫外孕死亡法医学分析
    徐永城;郑开颜;王振原;
    2007, 0(3): 223-224. 
    摘要 ( 1272 )  
    <正>1案情案例1:孙某,女性,21岁,学生。在家度假时忽感腹痛,并逐渐加重,即在当地医疗站诊治,经肌注阿托品、爱莫尔等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后急送大医院,途中孙某呼吸心跳停止死亡。尸体检验:腹腔内有约2700mL暗红色血性液体及大量血凝块。右侧输卵管狭部见一暗红色、大小为4.7cm×2.8cm×1.4cm的梭形肿块,质地软。其表面有一大小为0.4cm×0.3cm的破裂口;剪开输卵管见其内有一拇指大小的暗红色组织,该处取材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大量红细胞聚集,在边缘可见成团的绒毛膜滋养细胞和合体细胞。子宫呈增生期改变,未见绒毛膜滋养细胞和合体细胞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腐败自溶肺组织检出羊水栓塞成分1例
    颜召文;姚季生;胡永伟;张晨;
    2007, 0(3): 224-225+. 
    摘要 ( 1486 )  
    <正>1案例1.1案情某女,41岁,经产妇。因停经38+4周,阴道见红约5小时,于某年9月1日下午5点入某医院待产。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肛检显示宫口未扩张,胎膜未破。当日21:00出现规则宫缩,胎膜未破,22:00宫口开3cm。22:45分宫口仍开3cm,宫缩间隔时间为2~3min,每次持续25s,强度弱,院方予人工破膜,羊水色清,量适中,胎心156次/min。9月2日凌晨12:30宫口开全,胎心140次/min。1:25行会阴侧切,自然分娩一成熟男活婴,阿氏评分2分,检查发现羊水Ⅲ°混浊,量约100毫升。胎儿娩出时产妇神志清楚,未诉不适。1:35产妇突然诉胸闷,呼吸困难。检查发现面色苍白,心率72次/min,血压为0。呼吸24次/min,不规则。腹部平软,移动性浊音阴性。宫底平脐,质硬。阴道壁及宫颈无裂伤。随后产妇意识丧失,立即进行抢救处理。后出现呼吸微弱,口唇发绀,四肢厥冷,瞳孔对光反射消失。3:34宣告临床死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殊环境形成尸蜡1例分析
    刘贵恩;高先泽;张朝阳;
    2007, 0(3): 225-226. 
    摘要 ( 1450 )  
    <正>1案例案情:某日,在某地仓库大院冷库车间冷却塔内发现一具尸体。经勘查,塔口距地面高6.3m,塔口内径1.24m,外径1.35m;塔口上端有一电机风扇(带4片扇叶),扇叶之间距离最大25cm,最小17cm。在冷却塔内,距扇叶78cm为塑料滤网,滤网上方12cm处从中间向四周放射状均匀分布六根喷水塑料管。滤网上有一具尸体,左侧卧位,两腿裆部夹一喷水塑料管。经现场实验,成年人可以从冷却塔底部攀爬至顶部入口,并经电机风扇空隙进入塔内。经调查,冷库一直在运作,冷却塔进水温度约4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毒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急死1例
    田丽;李朝晖;成建定;
    2007, 0(3): 226-228. 
    摘要 ( 1575 )  
    <正>1案例简要案情:黄某,男,47岁,某日在公园散步时,突然被大王蜂蜇伤后脑,枕部螫伤处红肿,迅速昏迷,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亲属诉其平素身体健康,无遗传病及传染病史。尸体检验:冷藏尸体,尸长167cm,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角膜混浊,巩膜无黄染,结合膜淤血。尸表损伤情况:左眉弓1.1cm×0.6cm擦伤;左眼外眦2cm×0.5cm擦伤;左枕部1.8cm×0.1cm皮下出血区(黄蜂叮咬处);左颧部1.2cm×0.4cm擦伤;右前臂皮肤7cm×1.2cm擦伤;右手背见一针孔;左胸壁见穿刺针孔1个,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静脉滴注磷霉素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周玉林;杨建学;庄野;隋晶;
    2007, 0(3): 228-229. 
    摘要 ( 1574 )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男,41岁,因腹泻到一个体诊所就诊。以“急性肠炎”被给予磷霉素钠4g+5%GS250mL静滴。输液30min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心悸,未经抢救于2min后死亡。1.2尸体检验尸检于死后16h进行。死者发育正常,体态较瘦。尸斑暗紫色,位于腰背、臀部和四肢背侧未受压处,指压稍褪色。球睑结膜苍白,四肢末端青紫。血液呈暗红色流动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木通中毒尸检1例
    蒋艳伟;杨成;朱少华;黄光照;刘良;
    2007, 0(3): 229-230. 
    摘要 ( 1561 )  
    <正>1案例案情:某男,41岁。因有尿道感染史,于某年1月4日购得某公司出品的“分清五淋丸”4盒(40小包),每日两次,每次1包服用。服该药2日后出现腹泻,每日4~5次,伴腹痛。继续服药20日,除腹泻照常外,腹痛加剧,呈阵发性,并逐渐加重,且恶心呕吐。服药23日后因腹痛难忍到医院就诊,入院检查:T36.8℃,Bp150/110mmHg(20.0/14.7kPa),P60次/min,R20次/min;WBC13.3×109/L,G84%;BUN9.6~16.8mmol/L,Cr170~484μmol/L;PT18.4s,APTT92.4s;胸片见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并出现血便、少尿症状。入院2日后以“出血性肠炎?药物损害?多器官功能障碍”转入上级医院ICU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洗衣店四氯乙烯中毒死亡1例
    王又方;吴爱欣;
    2007, 0(3): 230-231. 
    摘要 ( 1372 )  
    <正>1案例某日,鞠某被人发现死于洗衣店内地上,现场为一单间,中间用一大型洗衣机隔开,洗衣机外侧地上可见大面积的棕色液体,死者鼻腔、口腔周亦可见棕色液体,全身可见喷溅的棕色液体,死者手中拿一抹布,其上也可见大量棕色液体,洗衣机对面的墙面上可见喷溅有大量棕色液体。相对应洗衣机侧面有一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盲眼损伤后临床法医学鉴定1例
    朱俊艳;陈腾;孔晗;朱杰;
    2007, 0(3): 231-232. 
    摘要 ( 1573 )  
    <正>对于眼部损伤,法医学鉴定的焦点往往主要集中在对视功能的检查上,以明确被鉴定人损伤后是否存在夸大视力障碍程度或者伪盲现象,针对盲人眼部受损后,如何进行损伤程度鉴定的案例以往文献报道较少[1,2],是临床法医学鉴定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作者遇到一例,法医鉴定时争议颇多,报道如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尿与外伤关系鉴定2例
    何国李;柳联镇;刘立波;
    2007, 0(3): 232-233. 
    摘要 ( 1549 )  
    <正>1案例案例1:某年4月29日,邱某被人踢伤右腰部而觉疼痛,CT诊断为右肾挫伤、肾周血肿。同年5月1日至11日的4次尿常规检查所见红细胞数分别如下:≥200/μL,0/μL,10/μL,0/μL。案例2:某年9月2日,王某被人用拳脚打伤全身多处觉疼痛。当天检查见头面部及上下肢有多处皮下出血及表皮剥脱,其余体表未见损伤。9月2日至16日的五次尿常规检查的红细胞数如下:两次4+,三次3+;腹部CT未见异常;医院诊断为输尿管挫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螺旋CT技术对骨折进行法医学鉴定2例
    姚小亮;苏浩;钟国平;
    2007, 0(3): 233-234. 
    摘要 ( 1496 )  
    <正>单纯运用X线和CT平扫技术在针对一些形态特殊、结构复杂的骨损伤情况时,常显得较为困难。利用螺旋CT技术能有效鉴别骨折,弥补上述手段的缺憾。1案例案例1:某男,30岁,2003年6月被他人石块投掷致右小腿受伤。临床检验:右胫前局部红肿3cm×2cm,右侧踝关节、膝关节活动无障碍。X线正位片见右侧胫骨中下段有一斜行密度增高影,皮质完整;侧位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右侧胫骨骨折。医院予石膏外固定处理。后经螺旋CT对可疑骨折区域进行了扫描,在横断面上仍可以见到一连续的斜行密度增高影,但是在三维重建中发现此处骨皮质完整,推断该斜行透亮影是线条状的滋养血管沟,排除了右侧胫骨骨折的诊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中浸泡过的检材DNA检验1例
    徐志成;陈新星;张毓锵;余松;何礼东;
    2007, 0(3): 234-235. 
    摘要 ( 1515 )  
    <正>1案例某日晚22时许,受害人某女,81岁,在家中睡觉时被人强奸,并导致会阴部大出血。第二天上午,受害人家属报案。现场勘查人员勘查现场时在现场脸盆中发现一条浸泡在水中的内裤,经调查为受害人被强奸时所穿,为案发后即刻浸泡且已经浸泡了12小时以上。现场勘查人员马上提取内裤并晾干后送检DNA。同时送检受害人的阴道擦拭物以及受害人身上的内裤及睡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涉外司法精神病学重复鉴定1例
    马长锁;邢学毅;
    2007, 0(3): 235-237. 
    摘要 ( 235 )  
    <正>1案例被鉴定人史密斯(化名,男,41岁,美国国籍),于2003年4月6日20时许在暂住地与其妻子李某(女,25岁,中国国籍)发生争执,后持刀杀死李某。案发后史密斯洗澡更衣,乘出租车到美国大使馆,后被公安人员抓获。此案在审理过程中,曾对史密斯先后进行了两次司法精神病鉴定,鉴定结论不一致。为慎重起见,法院委托某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要求组织全国专家对被鉴定人进行重新鉴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苯丙胺类中毒性精神障碍鉴定1例
    姚文豪;
    2007, 0(3): 237-237. 
    摘要 ( 1725 )  
    <正>1案例某男,22岁,既往体健,无精神病史。某晚,与友在酒店通宵达旦玩耍,次日凌晨6时许突然拦截“110”警车报警说有人要绑架他。当时警察闻其浑身酒气,以为醉酒,为防意外将他带往派出所。途中,他突然窜出车外,登上巡逻警察的摩托车,并将手机扔给路人要他们报警。随后又跳下摩托车边跑边说被人追杀,叫人报警,直奔入附近一家饭店,惊慌奔跑中连跌带爬进厨房拿刀,将紧随其后的警察砍伤,还咬裂自己的舌头。事发后不久即查血未发现酒精成分。约5小时后神志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讯问,模糊回忆事发经过:“与一警察争论,进饭店拿刀,砍了警察头部几刀”,“后来到派出所”。因其涉嫌“故意伤害”,作案时行为异常,故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提请作司法精神病鉴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若干条文的理解与适用(第八讲 肢体、周围神经及其他损伤)
    夏文涛;范利华;朱广友;程亦斌;
    2007, 0(3): 238-240. 
    摘要 ( 1558 )  
    <正>1肢体、周围神经损伤的检验1.1活体检验1.1.1损伤后急性期的检验应注意损伤局部有无软组织损伤及其损伤的形态特征,有无局部压痛及纵向叩击痛,有无骨擦音、假关节畸形或肢体畸形、活动障碍等体征,有无肢体血供障碍,是否伴周围神经损伤症状。应仔细阅读影像学资料,检查骨、关节损伤的性质和程度,观察损伤部位的形态特征等,并注意周围的神经,韧带,肌腱有否损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眶部外伤发生抑制死1例
    赵东升;丁飒;
    2007, 0(3): 240-240. 
    摘要 ( 1493 )  
    <正>1案例案情:某男20岁,某日下午在橡塑制品厂干冲压活时,被飞出的冲压物(3cm×1cm)击中左眶部,当即倒地,面色苍白,口吐白沫,昏厥,尿失禁。后被人送医院,途中约5分钟与120急救车相遇,遂转换到120车上,医生发现心肺功能停止,宣布临床死亡。尸检检验:左眼上睑结膜出血2cm×1cm,双手指甲床发绀,左上睑内侧见5.5cm×2.0cm皮下出血,内有一2.4cm×1.8cm表皮剥脱,切开皮肤,其下见2.5cm×2cm皮下出血,眶骨未见骨折。尸体解剖见右冠状动脉轻度狭窄。余未见异常。显微镜检验见脑、肾、肝、脾等多器官血管扩张、充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