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是一种性质稳定、无特殊气味的毒素,存在于食用谷物的发酵制品,薯类制品,变质的银耳、木耳以及泡发时间过久的木耳等食物中,容易引起食源性中毒。目前尚缺乏完善的米酵菌酸检测方法,且尚无特效解毒剂,因此米酵菌酸中毒容易被误诊、漏诊,致死率高。近年来,有研究提示了米酵菌酸的毒性机制,发现米酵菌酸能使部分含有硫醇基(-SH)的酶失活、抑制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合成与转运,导致肝、肾、脑等实质器官损害。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米酵菌酸中毒死亡的解剖学案例和文献,系统总结米酵菌酸中毒的概况、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毒理机制、检测方法、鉴定要点及挑战,以期为相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