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黑熊袭击致死法医学鉴定3例
    申洪伍, 陈华国, 苟清波, 范贤玲, 张国艳, 赵东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4): 560-562.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0.400908
    摘要24265)   HTML14414)    PDF(pc) (2343KB)(16468)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压缩式垃圾车挤压致死1例
    宋旦, 单华鑫, 王福远, 李正东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2): 205-207.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430318
    摘要1910)   HTML    PDF(pc) (1222KB)(1931)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服用苯巴比妥东莨菪碱自杀1例
    董塔娜, 张磊磊, 刘杰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5): 664-666.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0.401011
    摘要1385)   HTML229)    PDF(pc) (907KB)(1329)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法医学活体年龄推断研究前沿与挑战
    王亚辉, 陈腾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2): 109-111.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4.240410
    摘要1378)   HTML    PDF(pc) (578KB)(799)    收藏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口服地芬尼多片中毒死亡9例
    杨柳, 向平, 邓虹霄, 强火生, 党永辉, 施妍, 沈保华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4): 495-499.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0.301101
    摘要1349)   HTML142)    PDF(pc) (764KB)(1234)    收藏

    目的 分析地芬尼多中毒案(事)例的特点,为此类案件的鉴定提供线索和技术手段。 方法 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法对9例地芬尼多中毒致死者的生物样本进行检测,并对案例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地芬尼多中毒死者以青年女性居多,服用剂量在60~300片,死后血液中地芬尼多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87~99.00 μg/mL。服药剂量与血液中地芬尼多质量浓度无相关性。 结论 地芬尼多中毒具有高隐蔽性和致命性的特点,对于自杀案件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推荐将地芬尼多作为常规鉴定项目以防漏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生父性侵女儿法医学鉴定1例
    白雪, 马冠车, 付丽红, 李淑瑾, 张晓静
    法医学杂志    2023, 39 (3): 308-311.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1.510905
    摘要1324)   HTML    PDF(pc) (528KB)(1850)    收藏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3种尸骨年龄推断方法的比较
    张东川, 费耿, 陈婷婷, 许路易, 余德伦, 张天叶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3): 319-323.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1.410703
    摘要1220)   HTML66)    PDF(pc) (652KB)(1010)    收藏

    目的 寻找适合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年龄推断方法。 方法 收集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法医室2000—2020年鉴定的91例未知名尸体的肋软骨、胸骨和耻骨联合3种检材,分别采用肋软骨推断法、胸骨推断法、耻骨联合推断法推断年龄,并将推断结果与尸体实际生理年龄进行一致性检验。比较不同检材推断年龄的准确性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结果 使用肋软骨法,40岁以下的男性、女性、整体人群的推断误差分别为(0.608±2.298)、(0.429±1.867)、(0.493±2.040)岁,40岁以上的为(-1.707±3.770)、(-3.286±4.078)、(-2.625±4.029)岁,3组人群在2个年龄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胸骨法,40岁以下的男性、女性的推断误差分别为(0.921±3.019)、(0.452±1.451)岁,40岁以上的为(-5.903±5.088)、(-1.429±2.227)岁,3组人群在2个年龄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耻骨联合法,40岁以下的男性、女性的推断误差分别为(-0.204±1.876)、(0.238±2.477)岁,40岁以上的则为(1.500±2.156)、(-2.643±4.270)岁,3组人群在2个年龄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40岁以上的样本,使用胸骨法和耻骨联合法推断年龄,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种年龄推断方法均稳定且有效,对40岁以下人群更准确。对于40岁以上样本的年龄推断,男性首选耻骨联合,女性首选胸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新精神活性物质Eutylone的鉴定
    邓乾亚, 孙文娟, 何思阳, 王跨陡, 陈永生, 王威, 梁晨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4): 473-477.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1.310503
    摘要1186)   HTML17)    PDF(pc) (1052KB)(931)    收藏

    目的 建立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as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QTOF-MS)、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inear ion trap quadrupole-orbitrap mass spectrometry,UPLC-LTQ-Orbitrap 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NMR)技术联合鉴定未知样品的方法。 方法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直接检测未知样品;未知样品用含内标SKF525A的甲醇溶液溶解,上清液供GC-QTOF-MS和UPLC-LTQ-Orbitrap MS检测;未知样品用氘代甲醇溶液溶解后供1H-NMR检测。 结果 未知样品获得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为1 682(C=O 键)、1 503、1 488、1 436、1 363、1 256、1 092、1 035、935、840和800 cm-1,GC-QTOF-MS特征碎片离子m/z为86.096 4(基峰)、58.065 1、149.023 5、121.028 6和65.038 6,UPLC-LTQ-Orbitrap MS测得的精确质量数[M+H]+为236.127 7。样品经1H-NMR分析,鉴定为合成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Eutylone。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Eutylone的结构确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27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中胸部主动脉损伤分析
    叶伟权, 何佳, 吴赵斌, 蔡留新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4): 486-489.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0.410502
    摘要1162)   HTML112)    PDF(pc) (581KB)(1344)    收藏

    目的 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中胸部主动脉损伤的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从性别、年龄、交通方式、胸部主动脉损伤情况等方面对存在胸部主动脉损伤的27例交通事故死亡案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交通事故主动脉损伤案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31~70岁年龄段占74.1%;交通方式以摩托车多见,其次为电动车,多与货车发生交通事故;多伴有肋骨骨折以及肺损伤;胸部主动脉损伤好发于升主动脉处,其次为主动脉弓和胸主动脉。升主动脉损伤好发于距离主动脉瓣0~<1.6 cm内,而≥2.6 cm处较少见,主动脉瓣膜损伤好发位置依次为前半月瓣、右后半月瓣、左后半月瓣。63.0%的案例发生主动脉破裂,另外37.0%仅发生主动脉内膜、中膜裂伤。少数死者伴有主动脉病变。 结论 交通事故所形成的作用力较大,胸腹部损伤容易造成升主动脉近心端损伤。法医在对交通事故死亡案例进行法医学鉴定时应仔细查验主动脉损伤情况,根据损伤及主动脉病变情况、程度等综合判断伤病关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服用盐酸地芬尼多片中毒死亡4例
    陈磊昊, 张标, 沈刚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3): 420-422.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0.400205
    摘要1156)   HTML144)    PDF(pc) (490KB)(1084)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虚拟解剖结合法医学尸体检验判定气枪弹创致死1例
    陈光, 王小龙, 项慧敏, 汪露, 秦明, 刘岫, 徐祥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2): 196-199.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430410
    摘要1115)   HTML    PDF(pc) (2042KB)(1264)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口服盐酸地芬尼多中毒死亡案例的回顾性分析
    杨宇, 雷梵章, 董玉友, 马剑龙, 石启强, 叶雪松
    法医学杂志    2023, 39 (4): 393-398.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2.420401
    摘要1107)   HTML    PDF(pc) (1642KB)(1298)    收藏

    目的 探讨口服盐酸地芬尼多中毒死亡案例的尸体检验、理化检验和现场勘验特点,为相关案(事)件的处置和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某市2018年1月—2020年8月发生的22例口服盐酸地芬尼多中毒死亡案例的案情、现场勘验、尸体检验、理化检验、电子物证等资料,结合既往文献报道的31例口服盐酸地芬尼多中毒死亡案例进行分析。 结果 53例口服盐酸地芬尼多中毒死亡案例中,50例为自杀,2例为意外,1例性质不详。52例在病历记录或现场勘验记录中找到服药剂量,范围为775~12 500 mg。有服药剂量的52例中,23例经死后药物浓度检测,血药质量浓度范围为2.71~83.1 mg/L。记录有临床症状的6例,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经尸表检查的45例中,有23例进行了尸体解剖。 结论 口服盐酸地芬尼多中毒死者多数为自杀。通过多个案例的回顾性分析,尚未发现服药剂量与血药浓度之间具有相关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39例性别重置术后法医临床性别鉴定案例分析
    吴毓蛟, 周月琴, 沈忆文, 江洁清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4): 365-371.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230602
    摘要1089)   HTML    PDF(pc) (733KB)(1285)    收藏

    目的 分析易性症人群性别重置术后法医临床性别鉴定案例的特点,结合国内外性别变更政策及相关案例,探讨我国对性别重置术人群的性别鉴定要点,旨在规范相关鉴定。 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近年39例法医临床性别鉴定案例,对性别比例、鉴定时间、手术地点、第二性征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跨性别女性案例占97.4%,手术地点在泰国者占94.9%,全部案例均在完成性别重置术后进行鉴定,均至少有一项第二性征与术后第一性征相符,辅助检查应用案例仅有2例。 结论 法医临床性别鉴定应以第一性征、第二性征与变更后的性别相符为原则。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注射他杀法医学检验6例
    杨宇雷, 张东川, 马开军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3): 324-327.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1.410702
    摘要1075)   HTML227)    PDF(pc) (1045KB)(1536)    收藏

    目的 回顾性分析注射后死亡的他杀案件,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侦破的6例注射后死亡的他杀案件,整理分析案件情况、现场勘验、尸体检验等材料。 结果 6例案件均为有预谋的犯罪,5例案件的嫌疑人在私密的空间作案,5例采用诱骗方式接近受害者。6例案件现场无明显异常。6例案件的受害者体表损伤轻微或者无,尸斑颜色异常,针眼样损伤与常规医疗措施的表现不同。 结论 注射后死亡案件为一种高度隐蔽性犯罪案件,极易被忽略。对尸体检验发现的疑似注射针眼样损伤,应认真检验、鉴别、分析,警惕有无注射毒(药)物的情形,做好证据固定、检材提取等工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体位性窒息的法医学研究进展
    潘红波, 李明杰, 胡师华, 陈罡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3): 396-399.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0.400813
    摘要1073)   HTML160)    PDF(pc) (565KB)(1955)    收藏

    近年来,体位性窒息案例报道的增加逐渐引起国内外法医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但目前国内外对体位性窒息尚未形成一个系统、全面、公认的专家共识和鉴定标准。本文综述了体位性窒息的案例特点、发生情况、死亡机制、鉴定标准等,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微生物组学的法医学应用新进展、挑战和机遇
    雷梵章, 陈曼, 梅书燕, 方雅婷, 朱波峰
    法医学杂志    2022, 38 (5): 625-639.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2.520303
    摘要1056)   HTML51)    PDF(pc) (1844KB)(1535)    收藏

    微生物群落演替与样本种族、性别、健康状况、生活方式、死亡时间等重要因素密切相关,具有较大的法医学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微生物组学应用于法医学同一认定、地域特征鉴识、组织或体液来源鉴定以及死亡时间推断等方面的研究,并介绍了基于二代测序数据用于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机器学习算法。此外,还分析了当下法医微生物组学面临的检材提取与保存、标准化和数据库建设、伦理审查和实践适用性等问题。未来借助微生物多组学技术将有望以全面动态的角度探索微生态系统,从而推动法医微生物组学的应用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开放场所性窒息法医学鉴定1例
    周杰, 邹亚晶, 姚建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1): 86-87.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430102
    摘要1020)   HTML274)    PDF(pc) (1501KB)(1902)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1,4-丁二醇中毒死亡的法医学鉴定1例
    董黄勇, 张恒, 王伟, 鲍斌, 耿斌, 巩昌强, 徐振中, 沈基骏, 胡于军, 原帅, 乔正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3): 311-313.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4.340304
    摘要999)   HTML    PDF(pc) (537KB)(757)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陈旧骸骨DNA身份鉴定的法医学进展
    陈璐, 周喆, 王升启
    法医学杂志    2023, 39 (5): 478-486.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1.511209
    摘要967)   HTML    PDF(pc) (708KB)(1379)    收藏

    骨骼和牙齿是重要的生物样本,由于结构特殊,抗降解能力强,是自然条件下保留DNA理想的生物检材。在历史人物鉴定案例中,陈旧的骨骼和牙齿样本常常是唯一的生物检材,但其DNA呈微量、毁损和不同程度降解状态,需要经过特殊的实验处理以实现身份鉴定。本文综合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从采集检材、DNA提取、DNA富集、检测分析方案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促进陈旧骨骼和牙齿检测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牙龄推断研究进展
    施蕾, 薛冶, 邱丽蓉, 鲁婷, 范飞, 周宇驰, 邓振华
    法医学杂志    2024, 40 (2): 112-117.   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3.231204
    摘要953)   HTML    PDF(pc) (687KB)(795)    收藏

    牙龄推断是法医学年龄推断的重要内容和实现路径之一,影像技术是牙龄推断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有研究初步证实了MRI在评估牙发育方面的可行性,该技术为牙发育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有望成为更安全且准确的牙龄推断技术手段,但仍需进一步验证其准确性和适应性。本文综述了MRI技术在牙发育和年龄推断中的研究现状、研究瓶颈和局限性,为基于MRI技术的牙龄推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